重陽節的到來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應該都不陌生,因為我們在年幼的時候都學過關於很多重陽節的古詩詞,但是重陽節到來的時候又是被人們稱為鬼節嗎?這其中是有什麼樣的一些說法存在呢?究竟真不真實呢?都等待着我們去考察驗證一下的。
九月九重陽節是鬼節嗎
在我國的九月九重陽節並不是鬼節。鬼節有中西之分,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七月半,清明節,三月三,十月初一。西方鬼節中有墨西哥鬼節等,但最着名的是萬聖節。
為什麼叫鬼節
因為重陽節的時候也有祭祖的習俗,所以有的人會誤認為也是鬼節,重陽節雖然有祭祖的習俗,但不是鬼節,同時重陽節也是一個讓人思念家鄉的節日
重陽節的習俗
一、登高
在我國的古代民間過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二、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三、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還是在重陽節的時候最為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