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新約全書》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復活,復活節因此得名。復活節是基督宗教最重大的節日,重要性超過聖誕節,宗教起源與節期在歐美各國。按《聖經?馬太福音》的說法,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死後三天復活,因而設立此節。根據西方教會的傳統,在春分節(3月21日)當日見到滿月或過了春分見到第一個滿月之後,遇到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好出現在這第一個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
關於耶穌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義,是為了贖世人的罪;耶穌基督的身體復活,是為了叫信徒得到永生。因此,在基督宗教中,復活節具有極度重要偉大的意義。
英國大部分節日都起源於宗教。復活節發生在過了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原是紀念西亞異教神明巴力的同父異母妹妹亞斯塔路降生的日子,亞斯塔路也是巴力的情婦。相傳巴力得知妹妹亞斯塔路生於一枚天鵝蛋中,就去灌木中尋找;找到了,就抱在懷裡孵化出了一隻兔子;兔子長大后成了一個美女,和巴力同居,後來在巴力危難之際還救過巴力一命。英語單詞Easter的詞源就是亞斯塔路。
而現在對大多數人來說,復活節只是一個人們享受美好春光的普通節日。對於孩子們來說,沒有比復活節彩蛋或巧克力蛋更重要的了。 復活節早上,有的家裡把早餐用的蛋分放在幾個盛有不同顏色的植物染料的鍋里煮,這樣端上來的蛋不再是白色或淺棕色的,而是黃色或粉紅色,藍色或綠色的。當然,染料是不會滲透到蛋殼裡去的。
復活節習俗
聖誕節一過,復活節巧克力蛋便在糖果店裡擺出來了。那些最小和花樣最簡單的很便宜,孩子們用自己的零花錢就可以買下來。這段時期上市的彩蛋有兩種。小的一種叫方旦糖,長一英寸多一點,外面是一層薄薄的巧克力,裏面是又甜又軟的麵糰,然後再用彩色的錫箔紙包裝成各種形狀。另外一種是空蛋,稍為大一點,一般比鴨蛋還大一點。裏面什麼也沒有,只是包着一個巧克力外殼。只需打碎外殼,吃巧克力片。 復活節臨近時,糖果店的櫥窗里會擺滿比這些更精美的彩蛋。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用來吸引孩子們的小禮物出售。上面裝飾有毛絨絨的羊毛做的小雞,小雞的嘴和腳都粘在卡片上。幸運的孩子可能從親友那兒得到好幾種這樣的禮物。
復活節彩蛋是為了給人們帶來快樂——確實如此!這些彩蛋精美漂亮且富有裝飾性,它們代表着人們的美好心愿,並與你分享季節更替的喜悅。
過去,在多數西方國家裡,復活節一般要舉行盛大的宗教遊行。遊行者身穿長袍,手持十字架,赤足前進。他們打扮成基督教歷史人物,唱着頌歌歡慶耶穌復活。如今節日遊行已失去往日濃厚的宗教色彩。節日遊行洋溢着喜慶的氣氛,具有濃烈的民間特色和地方特色。在美國,遊行隊伍中即有身穿牛仔服踩高蹺的小丑,也有活潑可愛的卡通人物米老鼠( Mickey )。在英國,遊行多以介紹當地的歷史( history )和風土人情為主,遊行者化裝成為蘇格蘭風笛樂隊以及皇宮衛士,吸引了眾多的遊客( tourist )。復活節的到來還使人們紛紛換上新衣。過去基督教教徒會在節前去教堂行洗禮,然後穿上自己的新袍,慶祝基督的新生。穿戴一新的習俗保留至今,因為人們認為節日里不穿新衣是要倒運的。復活節期間,人們還喜歡徹底打掃自己的住處,表示新生活從此開始。
節日期間,人們按照傳統習俗把雞蛋煮熟后塗上紅色,代表天鵝泣血,也表示生命女神降生后的快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處,用彩蛋作遊戲;他們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滾,最後破裂者即為獲勝,勝利者可以得到所有遊戲者的彩蛋。該活動非常普通,即使是白宮,也要在復活節中組織這種遊戲,不過這裡是將彩蛋放在草坪上滾;人們相信,彩蛋在地上來回滾動可以使惡魔不斷驚顫、倍受煎熬。這種風俗歷史悠久,雞蛋是復活節的象徵,因為它預示着新生命的降臨,相信新的生命一定會從中沖脫出世。
復活節的另一象徵是小兔子,原因是它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人們視它為新生命的創造者.節日中,成年人會形象生動地告訴孩子們復活節彩蛋會孵化成小兔子.許多家庭還會在花園草坪里放些彩蛋,讓孩子們玩找彩蛋的遊戲.復活節小兔和彩蛋也成為節日期間搶手的商品.商場出售各式各樣的小兔和彩蛋狀商品,還在小小的食品店和糖果店擺滿了用巧克力製成的小兔和彩蛋,這些“食品小兔”神態可愛,彩蛋形狀不一,吃起來味道香甜,送給朋友也很適宜。
復活節中美國人的食品也很有特點,多以羊肉和火腿為主.據 傳說,有一次上帝為考驗亞伯拉罕的忠誠之心,命令他把獨生子以撒殺掉作祭品,亞伯拉罕萬分痛苦,最後,他還是決定按上帝的旨意去做.就在他舉刀砍向兒子的一瞬,上帝派天使阻止了他.亞伯拉罕便將一隻公羊為祭獻給了上帝.以後,用羊作祭品祭祀上帝就成了該節的習俗.吃火腿的習慣,據說是英國移民帶入的.當初,英國人用吃火腿表示對猶太人禁忌肉食品內含血的蔑視;今天,已發展成復活節的傳統食物.不過,現在人們在復活節期間經常吃復活節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