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復活節的含義是什麼

復活節是西方國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節日。復活節的清晨,當天邊剛抹上一縷晨略,婉轉而深沉的樂曲開始響徹晨空。在樂曲的感召下,基督教徒從四面八方湧向教堂、公園或公共廣場去迎接復活節的黎明,紀念基督耶穌的復活。 

據“福音書”記載“基督耶穌生於公元1世紀。他是上帝的獨生子,生於耶路撒冷城外的伯利恆、母親是童貞女,名叫‘瑪利亞’。因‘聖靈感孕’而生耶穌。耶穌為贖人類罪孽而降生為人,故稱為‘救世主”’。耶穌繼承猶太教部分教義並加以改革創新。他特選了互2個門徒,賦予他們傳教的使命和權利。後來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被捕送交羅馬帝國猶太總督彼拉多,由其判決釘死在十字架上,3天後復活。復活節就是為廠紀念耶穌復活而定的。雖然復活節是紀念耶穌的復活,但是復活節這個名字卻取自古代的春陽節(Norse Fesdval of Snrins Sun),春陽節是古代納維亞人的節日,它歡慶冬天的過去,春天的到來。 

隨着基督教的傳播,復活節逐漸代替了春陽節。但是,由於耶穌是在春陽節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所以在慶祝復活節同時,春陽節的一些風俗在很長的時間里被保存下來。古時候,復活節與猶太的逾越節(Passover)是在同一天里。這是因為耶穌是到耶路撒冷慶祝猶太逾越節時被打死在十字架上的u從這個意義上說,原先復活節的R子是根據逾越節的日子而定的,而逾越節的日子是根據儒略曆(Jll-lian Calender)而定的。儒略曆是根據月亮的盈虧每年都有一定的變化而定的月B時基督教徒認為,復活節的日子不能變動,它應該是在星期日周為耶穌是在星期日復活的。為此,公元2世紀,羅馬教皇下令將星期日定為復活節。然而,這道命令遭到一些教區的反對,如英國等地的教區仍以儒略曆的逾越節為復活節。 

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但丁在尼西亞內閣會上(Council of Nicaea)支持了羅馬教皇。尼西亞會議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為復活節。1582年,格利歷(Gregorian Calender)代替了儒略曆。格利歷就是現今的陽曆。但是,英國及其殖民地還是使用儒略曆,這樣就造成了正教和新教在復活節具體日子上的差異。直到1752年,英國改用格利歷后,這種差異才消失。復活節一般是在舊曆的3月22日至4月23日之間,確切日子要根據春分那大或其後出現的滿月決定。 

西方國家的復活節有各種風俗。比如,有的在懺悔〔J(Shrove Tuesday)里吃油炸餅,有的在復活節那天里燒毀猶大的模擬像,他是背叛耶穌的一個門徒。在仔悔日里,基督教徒要去教堂仟悔以贖罪、復活節星期一(Easter Mon-day)是復活節慶祝活動的高潮。在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每年這天都舉行大規模的慶祝遊行。有些西方國家在這天還要舉行傳統的“滾雞蛋”活動。復活節前40天稱大齋期(Lent)。大齋期開始這天,基督教徒要舉行禮拜儀式。牧師將棕們恭弘=叶 恭弘的灰—一基督徒稱之為聖灰,塗在禮拜者的額前,惜以告戒教徒們生命之短暫,要行善事而賦人類之罪。復is節前的星期日稱聖日(Holyweek)。這天基督教堂贈給禮拜者棕潤以示紀念耶穌。傳說耶穌是在星期日抵達耶路撒冷的。這天,他受到了耶路撒冷城民的熱烈歡迎。人們在耶穌經過的路上鋪上棕相枝,撒上棕桐恭弘=叶 恭弘。 

復活節是在莊嚴、隆重的氣氛rl。開始的。教徒們在音樂的伴奏下唱着聖歌(hymn)、頌歌(carol)、念着讚美詩,表達他們對耶穌復活的歡樂和喜悅心情。復活節的教堂燭光通明。據說,燭身象徵著耶穌的聖體,燭芯是耶穌的靈魂,燭光表示耶穌神性和人性的統一。在復活節里,人們穿着節日盛裝。教堂儀式結束后,人們習慣於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陽光下,漫步於青枝綠恭弘=叶 恭弘之間,呼吸着春天的氣息。 

染色的雞蛋是復活節的標誌。古代春陽節,人們互贈染色的的蛋以表示互相祝福。染色的蛋有一定的含義。黃色的表示慶祝春天的到來;紅色的表示生活的歡樂。基督教徒將雞蛋看作為“新生”的象徵,用紅色來表達耶穌復活的喜悅心情。復活節的早晨,孩子們會意外的發現一個藍染色的雞蛋。當然,一些大一點的孩子喜歡自己動手給雞蛋染色,或進行別有風味的裝飾。現在,西方國家的復活節市場上;已經可以看到巧克力、水果布丁等製作的雞蛋。 

兔子是復活節的又一標誌。關於復活節的兔子有很多傳說。一種說法是占時候,復活節的日子是以月亮的盈虧決定的,而月槐樹下的兔子與月亮是形影不離的,所以,古人用兔子作為復活節的象徵。另一種說法是在德國有一個貧窮的母親,在復活節里無錢給孩子們買更多的食品/Z得染一些雞蛋,把這些蛋藏在草叢的草窩裡,然後讓孩子們去找。當孩子們尋找雞蛋時,忽然有一隻兔子從草窩中竄出來,有個孩子大聲叫道“兔子給我們送來了復活節的染色蛋。”從此,復活節的兔子和染色蛋成了復活節的一種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