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傳承之中,24個節氣有着很重要的存在意義,但是我們通過什麼樣的一種方式才能進行更好的了解呢?這對於我們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尤其是關於秋分這一個節氣到來的時候,有沒有一些諺語或者俗語可以供我們去參考的呢?
秋分的小知識
1、防秋“燥”,護陰津
秋季的時候正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黃帝內經》說:“秋冬養陰”,即指在秋冬兩季應當收養陰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長的規律,併為來年陽氣的生髮打好基礎。
2、調養起居
調養從清晨開始。秋季氣候乾燥,但清晨卻多是天高氣爽,空氣清新,一日當中為舒適的時候。早睡早起是好習慣,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3、適度飲水
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但是注意不要暴飲。
關於秋分的俗語
秋分到寒露,種麥不延誤。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麥。
分前種高山,分后種平川。
陽坡麥子,陰坡穀子。
麻黃種麥,麥黃種麻。
種麥泥窩窩,來年吃白饃。
種麥泥流流,來年吃饅頭。
要吃面,泥里拌。要吃饃,泥里拖。
種泥不種水,種水種不歸。
犁溝種不如貼茬耩,貼茬耩不如犁鏵響。
秋分時節飲食禁忌
1.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
一些比較辛辣的調味品如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
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后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對人的身體有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