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是我國農曆的傳統節日,而人們也會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也就是過了臘八節春節就將要到來了,那麼臘八節可以會娘家嗎?臘八粥怎麼來的呢?就讓我們與老黃曆一起共同了解吧!
臘八節可以回娘家嗎:不可以
按照過去的老說法中,臘八節這天,出嫁了的女兒是不能回娘家的,說是臘八這天回娘家會對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後會趴着死。另外一種說法:“臘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輩輩還不起”,按照農村老人這句話的意思,出嫁的女兒臘八吃了娘家的米,會窮了自己家。有的農村講究臘月里,臘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過,各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吧。
臘八粥怎麼來的
“臘八粥”一詞最早出現於宋代。《夢粱錄》記載:“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臘八節最主要的活動之一是煮粥、喝粥,據說這與釋迦牟尼成道的經歷有直接關係。相傳,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苦行修鍊時一度餓昏倒地,有一位好心的牧女把她所帶的雜糧加上採摘的野果煮成稀粥,喂他喝下。釋迦牟尼恢復了體力,在菩提樹下靜坐悟道,在十二月初八這天得道成佛。
釋迦牟尼成道日,從此被定為宗教重要的“浴佛節”。於是,每到這天,僧人便要誦經祭佛,並仿效牧女的做法,以米、豆加果實煮粥,敬獻佛祖。
最早的“臘八粥”一詞就源於宋朝的臘八節。《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條記載:臘八這天,“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
從《夢粱錄》所記來看,“臘八粥”這一名詞確實出自寺廟。但就粥本身來看,與朝廷入臘日賜食的制度有關,浴佛節煮粥與中國臘日煮粥,應該是一種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