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在中秋節的時候,人們也會有許多的慶祝活動,但很多人對於這個節日的故事並不是很清楚,那麼中秋節是從哪個朝代定下來的呢?中秋節的俗語是什麼呢?就讓我們與老黃曆一起共同了解!
中秋節是從哪個朝代定下來的:唐朝初年開始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俗語
1、八月十五過端午——晚了;遲了
2、八月十五夜裡吃圓餅——上有圓下有圓;上有緣下有緣
3、八月十五殺韃子——人心齊了
4、八月十五送月餅——趕在節上;趕在節上了
5、八月十五捉只兔子——有你過節,沒你也過節
6、七月十五吃月餅——趕先;趕鮮;趕鮮兒;趕先兒
7、八月十五捉了個兔子——沒你過節有你也過節
8、八月十五吃粽子——不是時候
9、八月十五蒸年糕——趁棗;趁早
10、八月十五漲大潮——一浪高一浪;後浪推前浪;一浪高過一浪
11、望江亭度中秋——近水樓台先得月
12、八月十五捉個兔子——有你無你都過節
13、八月十五送雞子兒——沒這一理;沒這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