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現在生活忙碌,生活節奏太快,二十四節氣,記住的不多了。
我國古代人民,早在周朝和春秋時,就會用土圭觀測日影。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把一年中土圭影最長的一天,叫做冬至。把土圭影子最短的一天。叫做夏至。由冬至到夏至,土圭影子不長不短的一天。也就是太陽由南向北移到直射赤道上的一天,叫做春分。由夏至到冬至,土規影子不長不短的一天,也就是太陽由北向南移到直射赤道上的一天。後來又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中間,增加了其他解氣。總計一年分24個節氣。所以節氣實際上是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將黃道分成24等份,每等份約黃經15度。
24節氣的名稱反映了天文氣候,農業和物候等自然現象。如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應四季變化。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反映氣溫變化。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雨量變化。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應物候現象。所以24節氣對我國農村開展農事活動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下面是一首將24節氣寫成的七言詩。
地球繞着太陽轉,轉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結緊相連。
按照公曆來推算,每月兩氣不改變。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這些就是交接日,有差不過一两天。
二十四節有先後,下列口訣記心間。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
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處暑八月間。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緊季節忙生產,種收及時保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