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簡介

二十四節氣源自黃河流域。早在春秋時期,就制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而後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全部確立。它反映寒暑變化和農時季節,在全國特別是在農村中可說是家喻戶曉。在國外華僑集居的地區,也廣泛流傳。


圖片


太陽從黃經零度開始,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其中表示四季更替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表示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白露、寒露和霜降。表示降水的有雨水、穀雨、小雪、大雪。表示物候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處暑。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等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等分。


寒露:露水已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