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節日到來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來歷,那麼如何才能夠從重陽節的問題之中考慮到它的歷史由來呢?而且在重陽節到來的時候,肯定也有着不同的風俗,文化,習慣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們都是應該提前去進行了解,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最早的時候起源於古代人們對天象的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盂蘭盆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不過現在只有少部分地區還依然保留着。
重陽節的習俗
1、登高節
在我國的古代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2、敬老節
近代,九月初九被賦予了敬老節的新含義。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數,九,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含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裏面。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據說在這一天喝菊花酒可以長壽。
重陽節養生食物
重陽節在近些年也被稱為“老人節”,老人健康養生不妨吃碗小米粥。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蔘湯,更加的養護腸胃,對身體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