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南京人就開始吃生蔥,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
2、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在京津地區,人們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有的還講究吃“倭瓜”餡的餃子。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
3、在福建、潮汕,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因此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僅可以保護牙齒,還能起到滋補的功效。
4、在山東滕州地區,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絕對是一種享受。而且,羊肉中還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以及豐富的熱量,禦寒效果極佳。
5、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7、立冬日吃上一碗鹹肉菜飯,是老蘇州們的特定習俗。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鹹肉、米醋為原料,使用磚砌的爐灶,以稻草為燃料,燒出來的飯又香又糯。鹹肉菜飯雖然沒有載入蘇州的名食譜,但它從來不缺少喜愛它的食客。
8、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9、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