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節日有的是紀念賢人,有的是來源於宗教,隨着時間的演變,會不斷完善,甚至還形成一整個系列,比如道教有關的“三元”,就分為上中下的組合,相信中元節是大最為熟悉的,本篇就來簡單介紹一下上元和下元相關的含義。
上元節代表什麼
上元節代表一年中的第一個圓月之夜,即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新春佳節的延續,其中主要有賞花燈、看舞龍舞獅和吃元宵的習俗,元就是首月,宵就是夜裡的意思,因此也有元宵節的別稱。人們通常認為,只有過了上元節,春節才算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臨近該節日時,很多人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或者一起出來看五彩繽紛的燈會,場面十分熱鬧,處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息,大人小孩都愛過這個節日。
下元節的含義
指的是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屬於最後一個月亮節,雖然也是滿月的日子,但重點不在賞月,而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時也正值深秋剛收穫完畢,人們會通過各種儀式祈禱來年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它的來由主要是和道家有關,據說是三官之一的水官的誕辰,下元節當天會下凡替老百姓排憂解難,因此都很重視這個時節。
有哪些習俗
①品嘗美食:主要是指一些節令食品,通常會提早開始準備,包括芋子包、麻腐包子、豆泥骨朵、糍粑、米果等等, 體現着各地的文化特色,人們會互相贈送一同分享。
②拜水神:舊時農村人家會把供品擺在田埂上,祈禱冬季多一些降水,因為這樣莊稼地才不會過於乾旱,讓植物安全過冬,來年能夠有個好收成。
③祭祀祖先:這是普遍的活動,屆時會在家裡擺上應季的瓜果、肉類和酒等等,帶來小孩祭祀,希望全家平安健康,然後焚燒金銀包袱,給祖先捎去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