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我國老人節為什麼定在重陽節 由來與傳說2020

  重陽節其實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而這個節日如今也被定為老人節,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個節日吧!那麼我國老人節為什麼定在重陽節呢?重陽節由來與傳說2020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老人節為什麼定在重陽節
  1、因為在中國人民的觀念中,九有着長久的意味。普遍的觀念認為,重陽節之所以被定為老年節,就是因為中國人圖吉利,認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数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賦予了“久壽”的含義。而隨着這種觀念的傳播,九月九的重陽節也就慢慢有了老人節的稱號。
  2、在古時就有重陽“求壽”的說法。漢代《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也就是說,早在漢朝人們就已經給九月九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古人認為天地自然的四季變化和人的一生是相符的,而深秋的重陽正是對應着體力衰竭的老年。所以在這一天,老年人更是要通過登高,飲菊酒等方式來祈禱長壽。

  重陽節的由來與傳說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由來一:先秦祭饗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重陽節的由來二:祭祀大火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節的傳說一:辟邪說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恭弘=叶 恭弘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恭弘=叶 恭弘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的傳說二:求壽說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