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二十四節氣歌,代表着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影響着農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觀念。
二十四番花信風來歷
與二十四節氣一樣有意義的還有二十四番花信風。自小寒至穀雨共八個氣節,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人們把花開時吹來的風叫做花信風,意思是帶來開花音信的風候,又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叫做這一候的花信風,於是就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說法。
二十四番花信風意義
我們都知道,在民間有許多民諺是反映物候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這種現象來掌握農時,準備谷種下田畈。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桃花開,到了穀雨前後”、“八月剝棗”......人們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花為代表,安排農事,即一月二氣六候花信風、《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標誌。
二十四番花信風內容
二十四番花信風分別指的是: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