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七夕有什麼傳統 為何定在七月七

  七夕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並且在七夕當中也有許多的文化,包括一些傳統習俗,那麼七夕有什麼傳統呢?七夕為何定在七月七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老黃曆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有什麼傳統
  拜織女
  拜織女是少女和少婦們的活動。他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
  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女,少婦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達到舉辦者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少女們希望自己嫁個如意郎君或者越變越美,少婦們希望自己早生貴子。都可以向織女星祈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一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顆星,也稱魁星或者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者“一局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七夕為何定在七月七
  七夕之“七”,與織女星確有關係。而数字上的“七”和“七七”,與少女和女性也有深刻的聯繫。
  《詩經·小雅·大東》有詩句雲:“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意思是:“織女星座三隻角,一天七次移位忙。雖然來回移動忙,不能織出好花樣。”織女星共有三星,每個時辰移動一次位置,從早到晚(卯時到酉時)就移動七次,因此稱為“七襄”,故織女星確與七數有關。
  在《周易》象數中,七為兌卦,為西方、秋天、少女的象徵。七月入秋,七月初七為重七之日,如將此日定為人間少女向織女乞巧的節日,是順理成章之事。
  此外,古代素來有“女七男八”之說。所謂“女七男八”,是指女子每隔7年,男子每隔8年,生理上會發生一次很明顯的變化。《黃帝內經》說:“女不過盡七七。”故“七七”與女性密切相關,這個数字是人類生殖繁衍的象徵,故以“七七”為女性的節日,也是順理成章。
  而七夕習俗中的少女乞巧、兒童穿新裝、賣“磨喝樂”(泥塑兒童像)等,正是古代“七七”理念和生殖崇拜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