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風俗文化之中所帶來的不只是一種傳承,同時還包含着它所存在的傳說故事,那麼在冬至節氣吃餃子這一項風俗活動是從什麼時候盛行開來的呢?其中所表達的一種感情又是什麼樣的表現呢?這兩者都是應該去進行了解的一件事情。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在我國北方地區冬至有吃餃子的風俗,稱為吃“捏凍耳朵”。這也有傳說: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原為醫官,告老還鄉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的鄉親受凍餓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於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捏成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驅寒矯耳湯”施捨給鄉親吃,於是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冬至吃狗肉的由來
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習俗,是從漢代流傳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而且渾身發熱,頭上冒汗,於是稱讚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熱,冬天吃了確能暖身壯陽。從此在漢族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狗肉羊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節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補益身體,以求來年精神抖擻身強體壯,不沾染疾病,不過吃狗肉也要注意不要吃到不健康的狗子了。
冬至三候是什麼
冬至三候分別是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也就變成了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