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立夏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的由來與寄義

小滿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小滿的由來與含義

立夏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的由來與寄義

導語: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陰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示意即將告辭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陰曆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示意即將告辭春天,是夏日天的最先。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看成是溫度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主要節氣。

立夏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的由來與寄義
立夏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的由來與寄義

立夏節氣的由來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着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陰曆劃分四序之夏日最先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形貌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情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裏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現實上,若按天氣學的尺度,日平均氣溫穩固升達22℃以上為夏日最先,“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區域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如池塘”的夏日,而東北和西北的部門區域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天下大部門區域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各樣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許多地方槐花也正開。

立夏時節,萬物興隆。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靠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治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以是,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紀錄,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田野“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农民抓緊耕作。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顯著增多,綿延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盛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熏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綿延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實時接納需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刻增強治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恭弘=叶 恭弘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

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主要災難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要害措施。“立夏三天各處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剖析,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結實生長有十分主要的意義。

立夏節氣的天氣特點

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顯著增多,綿延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盛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熏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綿延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實時接納需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后要立刻增強治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恭弘=叶 恭弘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

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主要災難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要害措施。“立夏三天各處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剖析,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結實生長有十分主要的意義。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積栽插的要害時期,而且這時期雨水來臨的早晚和雨量的若干,與日後收穫關係親熱。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民間另有畏忌夏日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聽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日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江西一帶另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魔難受。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日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禮記·月令》篇,註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田雞最先聒噪着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着幫农民們翻鬆土壤,鄉下田埂的野菜也都相互爭相出土日日攀長。早晨當人們迎着初夏的霞光,閑步於墟落野外、海邊沙灘時,你會從這溫順的陽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立夏節氣的習俗

芒種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的由來與含義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異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制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妙的願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天子賞給百官。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另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嘗新

在後世,立夏立夏另有嘗新等節日流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飪方式,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羅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

斗蛋遊戲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舉行斗蛋遊戲。蛋分兩頭,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已往,破者認輸,最後分出崎嶇。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一樣平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若干豈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由於蛋形如心,人們以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即是炎炎炎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結實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昔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亮,無病無災。

立夏節氣的養生竅門

傳統中醫以為,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轉變,重點關注心臟。心為陽臟,主陽氣。心髒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流動。心髒的陽熱之氣不僅維持其自己的心理功效,而且對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治等,都與心陽的主要作用分不開。

初夏之時,暮年人氣血易滯,血脈易阻,天天早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酒,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便可預防心病發生。立夏之後,天氣逐漸轉熱,飲食宜清淡,應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彌補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添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應,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總之立夏之季要養心,為安度酷暑做準備,使身體各臟腑功效正常,以到達“正氣足夠,邪不醒目”的境界。

立夏前後,我國大部門區域平均氣溫在18℃至20℃,正是“各樣紅紫斗芳菲”的大好時節。天文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傳統中醫以為,“暑易傷氣”,“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時節,人們要重視精神的調養,增強對心髒的調養,尤其是暮年人要有意識地舉行精神調養,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日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夏至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由來與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