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芒種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的由來與寄義

夏至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由來與含義

芒種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芒種的由來與寄義

導語: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樣平常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刻。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樣平常在6月6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75°的時刻。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此時中國長江中下游區域將進入多雨的黃梅時節。

  芒種節氣的由來

  我國古代將芒種分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鵬始鳴;三候反舌無聲。”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最先在枝頭泛起,而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它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泛起而住手了鳴叫。

  芒種是示意麥類等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徵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由去,中稻、紅苕移栽靠近尾聲。大部區域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氣。“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的描繪了這時野外的秀麗景緻。到了芒種時節,盆地內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若是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耐久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產量一定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若是栽種過遲,不只乾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晦氣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顯著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原理就在這裏。

  芒種是很忙的節氣。陝西,甘肅、寧夏是“芒種忙忙種,夏至谷妊娠”。廣東是“芒種下種、大暑蒔(蒔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種前三日秧不得,芒種后三日秧不出”。貴州是“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福建是“芒種邊,好種秈,芒種過,好種糯”。江蘇是“芒種插得是個寶,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種芒種,樣樣都種”。“芒種糜子急種穀”。四川、陝西是“芒種前,忙種田,芒種后,忙種豆”。從以上農事可以看出,到芒種節,我國從南到北都在忙種了,農忙季節已經進入熱潮。

  “四月芒種麥在前,五月芒種麥在後”,這是說華北區域4月芒種,小麥就成熟了,而5月芒種麥子還未成熟,這是為什麼呢?這和前邊講過的“二月清明桃花開,三月清明定不開”一樣,都是由於陰曆算法造成的。按陰曆盤算,一年現實上是354或355天。這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天數要少10-11天,因此必須三年一閏(有時是兩年一閏),彌補所短的天數。閏月時,節氣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種有時在4月,有時在5月。我國农民深知4月芒種由於打春早,節氣推前,以是種莊稼就種得早,要種在芒種前,6月芒種,就把莊稼種在節氣之後,這是一種“死節氣、活設施”的科學蒔植方式。

  “芒種糜子急種穀”,糜子是一種生耐久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種80天可以成熟,縱然晚熟品種,也不跨越100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後播種的莊稼。以是華北區域遇到天早無雨,其它作物誤了節氣時,多用它來填補,同樣能獲得好收穫。在正常的情形下,芒種種糜子時,種穀也可以成熟,但穀子比糜子生耐悠久,有可能遭受凍害,因此說“芒種糜子急種穀”。

  芒種節氣的天氣特點

  每年的芒種節氣在6月6日或7日,這時太陽到達黃徑75°。從字面上說,“芒”是指麥類等有芒作物收穫;“種”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大麥、小麥等有芒作物種子已經成熟,搶收十分迫切。對於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此時也正是播種最忙的季節,故又稱“忙種”。“春爭日,夏爭時”,“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人們常說“三夏”大忙季節,即指忙於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對中國大部門區域來說,芒種一到,夏熟作物要收穫,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種的莊稼要治理,收、種、管交織,是一年中最忙的季節。長江流域“栽秧割麥兩頭忙”,華北區域“收麥種豆不讓晌”,真是“芒種芒種,樣樣都忙”小麥成熟期短,收穫的時間性強,天氣的轉變對小麥最終產量的影響極大。這時沿江多雨,黃淮平原也即將進入雨季,芒種前後若遇連陰雨天氣及風、雹等,往往使小麥不能實時收割、脫粒和貯藏而導致麥株倒伏、落粒、穗上發芽霉變及“爛麥場”等,使眼看得手的莊稼毀於一旦。“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的農諺正形象地說明晰麥收季節的主要氣氛,必須抓緊一切有利時機,搶割、搶運、搶脫粒。“春爭日,夏爭時”,一樣平常而言,夏播作物播種期以麥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證到秋前有足夠的生耐久。

  大量的試驗和生產現實解釋,

小暑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小暑的由來與含義

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產量均隨播(栽)期的推遲而顯著降低,播(栽)過遲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種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種豆不怕早,麥後有雨趕忙搞”。麥收以後應抓緊搶種搶栽,時間就是產量,縱然遇上乾旱,也要起勁抗旱造墒播種,切不能消極等雨,錯過時機。“芒種忙,下晚秧”,南方的雙季晚稻育秧要抓緊舉行,要稀奇注重稻薊馬等病蟲的防治事情。東北、西北區域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麥要適時澆水追肥,做好生長後期的治理事情。大部門茶區的夏茶採制已經最先,由於氣溫高,芽頭長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實時採摘,加工細制,提高品質。

  芒種后,中國華南東南季風雨帶穩固,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時節,長江中下游區域先後進入梅雨季節,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時還伴有低溫。宋人范成大的《芒種后積雨驟冷》詩:“梅霖傾注九河翻,百瀆交流海面寬。良苦吳農田下濕,年年披絮播秧寒。”繪出了陰雨綿延不止,河滿溝平,农民冒着嚴寒身披棉絮播秧忙的畫面。芒種時節,水稻、棉花等農作物生長興旺,需水量多,適中的梅雨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梅雨過遲或梅雨過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會受到乾旱的威脅。但若梅雨過早,雨日過多,耐久陰雨寡照,對農業生產也有不良影響,尤其是雨量過於集中或暴雨還會造成洪澇災難。“圩田好作,五月(陰曆)憂傷”的農諺體現了在抗災能力極低的舊社會农民對梅雨成災的憂慮。在“樣樣都忙”的芒種之時,防汛抗災事情萬萬不能放鬆。

  芒種節氣的民間習俗

  送花神

  陰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最先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謝之情,希望來年再次相會。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說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提及。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農事習俗流動,始於明初。每到芒種時節,種完水稻,為祈求秋天有個好收穫,各地都要舉行安苗祭祀流動。家家戶戶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穀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狀,然後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祭祀供品,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貴州東南部一帶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種前後都要舉行打泥巴仗節。當天,新婚配偶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整體插秧,邊插秧邊打鬧,互扔泥巴。流動竣事,檢查戰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迎接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時有“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種自然優質有機酸和厚實的礦物質,具有凈血、整腸、降血脂、消除疲勞、美容、調治酸鹼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怪異營養保健功效。然則,新鮮梅子大多味道酸澀,難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後方可食用,這種加工歷程即是煮梅。

  芒種節氣的飲食養生

  芒種節氣里,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增添后,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之下,人難免感應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在一樣平常生涯中,要注重如下幾點:

  1、飲食宜清淡

  飲食調養方面,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巨細麥曲,粳米為佳”,又說:“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忠告人們食勿過咸、過甜。

  在夏日人體新陳代謝興旺,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

  暮年人因機體功效減退,熱天消化液排泄削減,心腦血管差異水平地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功效的食物。

  2、多補水,要午休

  中國有些地方有諺語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這形象地显示了人們在這個時節的懶散。醫生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鬆、愉快的狀態。夏日晝長夜短,午休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康健。芒種時天氣最先炎熱,是消耗體力較多的季節,要注重彌補水分,多喝水。

  3、勤易服,勤沐浴

  芒種事後,中午天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阻止中暑,芒種后要常沐浴,“陽熱”易於發泄。但須注重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刻沐浴,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沐浴以葯浴最能到達健身防病之目的。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日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大暑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大暑的由來與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