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小暑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小暑的由來與寄義

大暑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大暑的由來與含義

小暑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小暑的由來與寄義

導語: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示意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節氣,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暑,示意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最先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天下大部門區域基本相符。天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發展階段,需增強田間治理。

  小暑節氣的由來

  每年7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昔人以為小暑時代,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刻,故稱為小暑。也有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已經到來,但還未到達極熱的水平。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樣平常泛起在夏至的28天之後,即所謂“夏至三庚數頭伏”。

  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着熱浪;《詩經?七月》中形貌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刻,由於炎熱,蟋蟀脫離了野外,到庭院的牆角下以避暑熱;在這一節氣中,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清涼的高空中流動。

  但從《1971~2000中國地面天氣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門區域,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相對多數泛起在大暑外,大多數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泛起在小暑時代。在天下32個省市直瞎市(台灣)中,絕大多數區域,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整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現實上很熱。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區域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刻。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區域,可最先泛起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晦氣。除了事先在作結構上應該充實思量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接納響應的解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華南早春時節情景。

  小暑前後,華南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占整年的75%以上,一樣平常為3天左右。在陣勢升沉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華南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最先進入伏旱期。我國南方大部門區域這一東旱西澇的天氣特點,與農業豐歉關係很大,必須及早劃分接納抗旱、防洪措施,只管減輕危害。

  小暑前後,我國南方大部門區域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猛烈的天氣徵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泛起,有時另有冰雹,容易造成災難,亦須注重預防。

  小暑節氣的天氣特點

  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刻。小暑時節,江淮流域梅雨即將竣事,盛夏最先,氣溫升高,並進入伏旱期;而華北、東北區域進入多雨季節,熱帶氣旋流動頻仍,上岸我國的熱帶氣旋最先增多。

  小暑最先,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竣事,我國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寬大區域最先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顯著增添,且雨量對照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於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區域則一樣平常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經常泛起的伏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及早蓄水防旱顯得十分主要。

  農諺說:“伏天的雨,鍋里的米。”這時泛起的雷雨,熱帶風暴或颱風帶來的降水雖對水稻等作物生長十分有利,但有時也會給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晦氣影響。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後北方冷空氣焰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區域與南方暖空氣焰均力敵,泛起鋒面雷雨。“小暑一聲雷,倒轉做黃梅”,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前後,除東北與西北區域收割冬、春小麥等作物外,農業生產上主要是忙着田間治理了。早稻處於灌漿後期,早熟品種大暑前就要成熟收穫,要保持田間乾乾濕濕。中稻已拔節,進入孕穗期,應憑證長勢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單季晚稻正在分櫱,應及早施好分櫱肥。雙晚秧苗要防治病蟲,於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氣熱,棉花整枝一直歇。”大部門棉區的棉花最先着花結鈴,生長最為興旺,在重施花鈴肥的同時,

立秋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立秋的由來與含義

要實時整枝、打杈、去老恭弘=叶 恭弘,以協調植株體內養分分配,增強透風透光,改善群體小天氣,削減蕾鈴脫落。盛夏高溫是蚜蟲、紅蜘蛛等多種害蟲盛發的季節,適時防治病蟲是田間治理上的又一主要環節。

  小暑事後,南方應注重抗旱,北方須注重防澇。天下的農作物都進入了茁壯發展階段,需增強田間治理。

  小暑節氣的民間習俗

  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據史書紀錄,此節始於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即天賜之節。這是宋代天子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麵”之因,故稱天貺節。

  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其餘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歡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女人,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最先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

  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服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外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

  另外山東臨沂區域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聽說牛喝了身子壯,醒目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時節是台灣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黃熟的時刻也是絲瓜、苦瓜、黃瓜、冬瓜的盛產期台灣周圍的海域是屬於溫水海域,也是溫水魚群的群聚時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紅魽等漁獲,淡水海域則可捕捉黑鯛。

  所謂小暑吃芒果代表這個時節是芒果的成熟盛產期台南縣白河鎮的蓮田盛產蓮蓬和蓮子,素有蓮花之家的白河鎮每年都市舉行蓮花節。

  小暑節氣的養生知識

  時當小暑之季,天氣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護和磨鍊時,應按五臟主時,夏日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心平氣和,確保心臟性能的興旺,以相符“春夏養陽”之原則。《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則傷臟”,這是由於人體的情志流動與內臟有親熱關係,有其一定紀律。差其餘情志刺激可傷及差其餘臟腑,發生差其餘病理轉變。夏日養生重點突出“心靜”二字。

  夏日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季節,在飲食調養上要改變飲食不節,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飲食應以適量為宜。過飢,則攝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氣血不足,引起形體疲倦消瘦,正氣虛弱,抵制力降低,繼發其他病症;過飽,會跨越脾胃的消化、吸收和運化功效,導致飲食阻滯,泛起脘腹脹滿噯腐泛酸,厭食,吐瀉等食傷脾胃之病。《素問?痹論篇》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此即飲食要有控制之理。

  夏日飲食不潔是引起多種胃腸道疾病的元兇,如痢疾、寄生蟲等疾病,若進食潰爛變質的有毒食物,還可導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瀉,重者泛起昏厥或殞命。

  小暑黃鱔賽人蔘,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日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樞紐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憑證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卵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並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用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厚實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對照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炎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日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處暑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處暑的由來與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