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白露的由來與含義
處暑是什麼時刻?二十四節氣之處暑的由來與寄義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炎天即將已往了。雖然,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寬大區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區域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日,然則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顯著。
處暑節氣的由來
處暑每年的8月23日前後(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轉變的一個節氣。“處”含有潛藏、終止意思,“處暑”示意炎熱暑天竣事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示意炎熱即將已往,暑氣將於這一天竣事,中國大部門區域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差異於小暑、大暑、也差異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嚴寒過渡的節氣。
處暑節氣的天氣特點
昔人留下的大量具有適用價值的諺語,如“一場秋雨一場涼”,“立秋三場雨,麻布扇子高擱起,”“立秋處暑天氣涼”、“處暑熱不來”等,就是對“處暑”時節天氣轉變的直接形貌。但總的來看,處暑時代的天氣特點是日間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降水少,空氣濕度低。
處暑時平均氣溫一樣平常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體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泛起延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着花。然則,由於華南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日風控制,以是還常有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天氣泛起。稀奇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區域,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應“秋老虎”的餘威。西北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情景,牧草漸萎,霜雪日增。
處暑是華南雨量漫衍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高原區域處暑至秋分會泛起延續陰雨水天氣,對農牧業生產晦氣。中國南方大部門區域這時也正是收穫中稻的大忙時節。一樣平常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對照足夠,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烈日化為霖”的境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
處暑節氣的民間習俗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樣平常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涉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繾綣在地獄里異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着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開漁節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漁業收穫的時節,每年處暑時代;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的開漁節,決議在東海休漁竣事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2006年第九屆中國開漁節,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縣舉行。由於;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照樣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最先,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出遊迎秋
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流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月朔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尾關鬼門止,都市舉行普渡布施流動。聽說普度流動由開鬼門最先,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竣事。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流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田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若,而不像炎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處暑節氣的養生知識
處暑,“處”為止,處暑即暑期已竣事。處暑事後天氣轉涼。中午熱,早晚涼,晝夜形成較大的溫差。“一場秋雨一場涼”的天氣特徵顯著。晝熱夜涼的天氣,對人陽氣的收斂形成了優越的條件。處暑之時,人們的養生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
炎天竣事了,就意味着秋季的最先。這個時期,氣侯逐漸乾燥,身體里肺經當值,因其中醫以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
山楂是這個時令的水果,可以多吃一些。秋天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阻止燥邪危險,保持飲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桂皮、酒等;少吃油膩的肉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辣椒、茄子、馬鈴薯、梨等;多吃鹼性食物,如蘋果、海帶以及新鮮蔬菜等。適量增添優質卵白質的攝入,如雞蛋、瘦肉、魚、乳製品及豆製品等。為防“秋燥”,在飲食調治方面應注重少食辛辣煎炸等熱性食物,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數蔬菜和水果性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果蔬還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及無機鹽、纖維素,可以改善燥氣對人體造成的不良影響。但食用新鮮果蔬一定要適量。此外,還應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秋分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的由來與含義
飲食提醒:可吃溫補食物。臉無痘、面不紅者若有吃辣味的習慣,可適當吃些辣椒、胡椒之類食物;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少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溫;主食以吃精白面補氣為好;喜歡吃紅棗、桂圓者,早晨可吃幾顆;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物,酸味主收斂。這段時間只管不吃蘿蔔(胡蘿蔔除外)。蘿蔔主下氣,此時人的中氣不足,吃蘿蔔易傷中氣。
起居
隨着天氣轉涼,許多人會有懶洋洋的疲勞感,早上不愛起,日間不愛動,這就是“春困秋乏”中所指的“秋乏”。為彌補體內陽氣,要保證足夠睡眠,改掉夏日晚睡習慣,爭取晚上10點前入睡,以比炎天增添1小時睡眠為好,並保證早睡早起。另外,適當晝寢也利於化解秋乏。還要增強磨鍊,以早晚為好。磨鍊的方式以經常舉行爬山、散步、做操等簡樸運動為好。伸懶腰也可緩解秋乏,稀奇是下晝感應稀奇疲乏,伸個懶腰就會馬上以為全身舒展。
室內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恭弘=叶 恭弘橡皮樹、文竹等綠色植物,可以調治室內空氣,增添氧含量。綠蘿這類恭弘=叶 恭弘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卧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日間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同時,早晚對照涼了,要注重增添衣服,然則不宜急於增添衣服。“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由於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流進去。然則,夜裡外出要增添衣服,以珍愛陽氣。
處暑節氣事後,天氣漸涼,人們也最先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人人都知道寒從腳上生的原理,卻較少注重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厚實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稀奇敏感,而且最容易穿透彌散。若防護欠妥,好比晚上睡覺露出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冷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若是冷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吐逆;若是天長日久,冷氣逐漸蘊蓄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如男性的慢性前線腺炎、前線腺增生、陽痿,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嚴重的還可泛起閉經、不孕。因此,除了憑證天氣轉變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重籠罩腹部外,還可以推拿肚臍,方式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偏向劃分揉按100次。若是冷氣蘊蓄日久,病症頑固,還可以取粗鹽(腌鹹菜用的)0.5-1公斤,將鹽炒熱后裝入毛巾縫製的口袋中,放在肚臍上熱熨。
運動
秋天,天高氣爽,適合戶外運動。可憑證小我私人的體質,做一些爬山、慢跑、遠足等戶外運動。但要多注重滋脾補筋。由於秋天金容易克本,而肝是主筋的。然則,在運動的時刻,要注重不要猛烈,做好準備流動,阻止傷筋。
情緒
秋天主“收”,因此,情緒要逐步收斂,凡事不躁進亢奮,也不畏縮鬱結。“心要清明,性保持平靜”,在時令轉變中,維持心性平穩,注重身、心、息的調整,才氣保生氣元氣。
二十四節氣表:
: 春季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夏日: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寒露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寒露的由來與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