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養生篇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養生篇

導語: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後是小寒節氣。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示意嚴寒的水平,從字面上明白,大嚴寒於小寒,但在氣象紀錄中,小

每年的一月五日前後是小寒節氣。民間有句諺語: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小寒示意嚴寒的水平,從字面上明白,大嚴寒於小寒,但在氣象紀錄中,小寒卻比大嚴寒,可以說是整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而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節氣內。之以是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由於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月

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按那時的情形延續至今而已。聽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現在種種葯膳暖鍋成了天下國民消寒壯熱的鮮味佳肴。正因云云,許多人忽略了合理進補的問題,稀奇是青年人,自恃體強而暴飲暴食,饑飽寒熱無度,最終引來無限後患。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計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說明飲食物對人體的作用。小雪節氣雖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能無章無法,應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則,領會飲食宜忌的寄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反面,重則立興禍殃。”以是我提醒諸位在進補時不要被 “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憑證自身情形有選擇地進補。

二十四節氣之大寒養生篇

一樣平常說來,青年人機體代謝興旺,所需卵白質和熱量較暮年人多,而熱量主要泉源於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泉源於糧食之中,故青年人應保證足夠的飯量,注重粗細糧的比例搭配,並攝入適量的脂肪,在選用藥膳進補時應思量這一因素。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特點,往往有些人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來不速之客——“青春痘”,學名痤瘡,它給年輕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這裏向年輕同夥簡樸談幾句痤瘡的病因和預防。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內排泄功效障礙有關,而皮脂腺流動是受內排泄和精神因素影響的。青少年時期由於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排泄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實時清掃,因而形成了痤瘡。為阻止痛苦發生,首先要注重小我私人衛生,溫水洗臉常沐浴,少吃油膩辛辣寒涼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阻止便秘發生,阻止用手擠捏,否則痤瘡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療上中醫將其分為四型: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沖任不調,熱結血瘀型。方葯劃分用[枇杷清肺飲]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加味逍遙散]加減,[四物湯]加減。總之,得了痤瘡要實時請醫生診治,切不能自行處置。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由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即可實時彌補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幼年生疾病,從而到達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葯補相連繫,以溫補為宜。

常用補藥有人蔘、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憑證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連繫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鮁魚和海蝦等,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