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冬季三九養生保健“三字經”
冬至事後,即是冬季最冷的“三九”天了,冬季養生不僅要舉行適當的耐寒磨鍊,還要靠進補來驅寒保暖,在這三九天的天氣里,人人的飲食起居要以斂陽護陰為基本,並注重防寒保暖、阻止太過勞累。
三九養生要訣:
第一字:勞
冬令起居 勞而勿過
冬至為我國陰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昔人曰: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事後,各地天氣都進入一個最嚴寒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冬至到小寒、大寒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這一時期尤其要注重提防樞紐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發作。要注重防寒保暖,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阻止太過勞累,保證足夠的睡眠,老人最好早睡晚起,天天晚上睡七八個小時。許多人都以為暮年人覺少是很正常的,實在否則。另外,無論是老人照樣上班族,最好中午都能小睡一會兒。晝寢半小時可以使心腦血管病發病率下降30%。
舉行適當的禦寒磨鍊,但要選擇陽光足夠、避風的地方,時間不宜太長,強度以微微出汗為宜。冬季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蒙頭入睡,這是很欠好的習慣。除了日間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也應開小氣窗透風。
第二字:食
飲食養生 宜食溫熱熟軟
入“三九” 健康飲食也需分溫寒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區域,每年陰曆冬至這天,餃子是必不能少的節日飯。聽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張仲景辭官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學生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雖說現在我們吃餃子不是為了醫治凍瘡,但冬令進補仍是傳統的養生之道。
進入數九寒天,萬物生命流動由盛轉衰,由動轉靜。人們養生調治也應以斂陽護陰為基本。飲食調養宜多樣化,宜食清淡、溫軟的食物,少食多餐,適當選用高鈣食物,並保證卵白質、維生素、纖維素以及高鈣食物的足夠攝入。冬季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以“藏熱量”為主,宜多食羊肉、鵝肉、鴨肉、蘿蔔、白薯等。堅果大多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的作用,而冬季應稀奇注重對腎髒的珍愛,以是冬季進補多吃堅果對身體也很有利益,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等。
第三字:貼
三九敷貼 祛病強身
我國陰曆用“九九”盤算時令。從冬至曰算起,每九天為一“九”。第一個九天叫“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數滿九九八十一天。這時冬天過完,春天來到了。
冬至日是三九的第一天,三九穴位貼敷從今天最先。省中醫院兒科黃春霞主任提醒人人,今年三九貼敷的時間為: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二九,12月31日-1月8日;三九,1月9日-1月17日。每一九的第一天是最佳貼敷時機,想舉行穴位貼敷的人最好準時貼敷,別錯過了時間。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此時陽氣斂藏,氣血不暢,毛孔閉塞,此時貼敷穴位,能溫陽益氣,健脾補腎益肺,祛風散寒,起到疏通經絡、調治臟腑的功效。
對於那些患有過敏性鼻炎、頻頻傷風、慢性咳嗽、慢性咽喉炎、風濕、類風濕性樞紐炎、亞康健等疾病的人來說,延續貼敷一至三年,可以調整機體免疫、減輕患病癥狀。貼敷時代要禁食生冷、油膩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要注重的是,急性呼吸道熏染、發燒時代不能貼敷。
小寒時節吃什麼最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