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大寒節氣養生 保健食療做好五要點

大寒時節保健注意早睡晚起

大寒節氣養生 保健食療做好五要點

導語:新年將至,大寒即到。中醫考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着時間的轉變而適當調整。二十四節氣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

新年將至,大寒即到。中醫考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隨着時間的轉變而適當調整。二十四節氣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一年之中物候的轉變都與節氣親熱相關,大寒節雖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但卻是一年“運”、“氣”循環轉變的最先,做好大寒節的養生保健是異常主要的。

小編推薦:24節氣之大寒養生談

精神:心情愉快

所謂“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意思是說心神興旺,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氣溫暖,方可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因此在大寒時節,我們應放心養性,怡神斂氣,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後適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精神調養還應注重阻止過喜或傷心,削減心腦疾病的發生。要注重保持心情愉快,心境平和,使體內的氣血溫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醒目”。

小編推薦:大寒之運動與經絡養生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起居方面仍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徵,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另一方面,古語有雲“大寒大寒,防風禦寒”,大寒時節除了注重防寒之外,還須防風,衣着要隨着氣溫轉變而增減,手腳易凍,尤其應注重保暖。

小編推薦:大寒養生大法秘制金蓮花茶

生涯:睡前洗腳

立春養生以養肝為主 宜多吃辛溫食物

大寒時節,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速,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益處,稀奇是那些愛在夜間看謄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小編推薦:運動派VS理療派 4大養生優劣勢大pK

運動:日出后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葯”。冬季流動、磨鍊對養生有特殊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及室外兩種,可舉行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體育磨鍊,但應注重運動強度,不宜太過猛烈,阻止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流動不能起得太早,等日出後為好。

小編推薦:大寒養生 常用藥膳

食補:固護脾腎,調養肝血

大寒的飲食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使腎氣堅硬,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熱食,防止損害脾胃陽氣,但燥熱之物不能過食,食物的味道可適當濃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另外,由於大寒適逢春節,一樣平常家庭都市準備厚實的過年應節食物,此時要注重阻止饑飽失調,同時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滯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濕粥等舉行調治。

小編推薦:隆冬時代你適合進補了嗎

另一方面,大寒時節仍然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式有二:一是食補,二是葯補。“葯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於陽虛的人食補以溫熱食物為宜,如羊肉、雞肉等;偏於陰虛者以滋陰食物為宜,如鴨肉、鵝肉、鱉、龜、木耳等。葯補要連繫自己的體質和病狀選擇服用,如體質虛弱、氣虛之人可服人蔘湯;陰虛者可服六味地黃丸等。能飲酒的人也可以連繫藥酒進補,常見的有十全大補酒、枸杞酒、蟲草補酒等。

健康日曆之年初一 春節飲食如何健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