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驚蟄養生 重在護肝健脾

驚蟄食療養生 進補應順應陽氣的升發

驚蟄養生 重在護肝健脾

導語:每年3月5 6日是二十四節氣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陰曆書中紀錄: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

每年3月5/6日是二十四節氣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陰曆書中紀錄:“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意思是隨着氣溫回升、土壤解凍,最先泛早先雷,地下蟄伏的小動物似被雷聲驚醒,最先出土流動,故取名叫驚蟄。

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最先頻仍,冷空氣尚顯餘威,有時還會所向無敵;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南方陰雨最先增多,北方乾燥多風。有諺語說:“驚蟄刮寒風,重新另過冬”、“驚蟄過,溫順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可見早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是驚蟄時代的天氣特點。

春分陰陽均分 小心舊病複發

驚蟄節氣雖已回暖,但不能掉以輕心。由於驚蟄后的天氣顯著變暖,不只種種動物最先流動,微生物(包羅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最先生長滋生,種種流行症也最先盛行。以是人們要注重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流動的預告,留心冷暖轉變,預防傷風等季節性疾病的盛行。

驚蟄后,人們常感應睏倦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由於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排泄也增多。但由於人體內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固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應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削減,以是容易泛起“春困”。《黃帝內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散發緩行,以便志生。”意思是說,春天萬物蘇醒,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康健。

傳統醫學以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臟為肝,順應自然界生永生髮之紀律,春季容易肝風、怒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因此,驚蟄季節要少吃酸,還可以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濕、健脾補益作用的湯水或食療粥來增強體質,如大棗粥、山藥粥、莧菜頭雲苓鯽魚湯等

春分時節巧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