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台灣清明節習俗 省墓說法多

清明節到 泉州人吃“潤餅菜”

台灣清明節習俗 省墓說法多

導語: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天氣紛歧,以是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早年一年冬至最先算起的第105天,台灣

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天氣紛歧,以是清明節也因地而異,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灣的清明節是早年一年冬至最先算起的第105天,台灣的漳州籍人清明節則是在陰曆三月初三。台灣清明節習俗和閩南差不多,台灣客家人祭祖省墓的時間是從元宵節事後便最先,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為止。

台灣民眾的省墓習俗,一樣平常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樣平常祭掃,儀式及祭祀的器械對照簡樸,多數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盛大,供祭的祭禮一樣平常包羅種種祭禮物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省墓時一定要在宅兆的周圍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髮展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這個儀式俗稱“掛紙”,是獻給祖先的錢。若是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圍在宅兆周圍吃紅蛋,蛋殼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陳代謝、生生不息的祥瑞意思。省墓的同時,也要祭拜耐久站在一旁守護墓地及祖先安靈的土地公(有一塊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勞,更有結草銜環的意思。台灣另有一個特殊習俗,若是在這一年內家中有喜事,省墓時要整修宅兆,還得準備一個小紅燈(油燈)點在墓前,回家時再帶回家,聽說可招來更多的喜氣和祥瑞。

山西的清明節與“三月三”風俗

已往的台灣農村,每當掃完墓之後,都市有一群孩子前來討粿類,來的人愈多,示意這一家族日後將愈蓬勃,主人們也都願意分送“發粿”或款項給那些孩子們。

后因台灣墓地削減而執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則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樣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於人們看法的逐步改變,祭掃祖墓的儀式也省略了許多。

清明養生總原則 心情須舒暢作息講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