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的習俗與活動
初秋老人調養要注重五方面
處暑時節,日間炎熱,晚上涼爽,晝夜溫差大,年邁體弱者往往來不及順應。以是暮年人更要注重調養。
1.飲食:營養要跟上
因天氣熱,出汗多,會損失大量卵白質、維生素,更會丟失水分及電解質,以是暮年人可以天天喝點牛奶,吃一個雞蛋,適量的豆粥、魚及瘦肉,以彌補鈣質和鐵。多吃水果、青菜,好比天天吃一個香蕉、一個西紅柿,既可彌補維生素又可彌補鉀離子,還可預防便秘。吃一些西瓜可以彌補水分並有利尿的作用,香瓜和哈密瓜應少吃,逐日最好飲水或豆湯1000ml以上,以彌補丟失的水分。
經由一個炎天的“煎熬”,許多人脾胃功效相對較弱,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對照適合健脾胃的食物有薏米、蓮子、扁豆、冬瓜等。另外,常食沙參、玉竹、蓮子粥、百合等清涼補食,既能防熱,還能益氣。但有些人腸胃欠好,經常腹瀉,就不相宜清涼補身。
進入初秋,許多“苦夏”、在炎天里食慾對照差的人,食慾逐漸好轉,因此自動或被動地最先貼秋膘;一些老人更考究自動貼秋膘。不外專家提醒人們,不要急着貼秋膘。由於此時人的胃腸功效較弱,還沒有調治過來,若是吃太多的肉類等高卵白食物,會增添腸胃肩負,影響胃腸功效。因此吃肉要適當,最好等到無邪正涼下來以後,再多增添肉食。
2.環境:調治利保健
有些人在出汗后喜歡馬上用涼水沖澡,另有些人則選擇大量喝冷飲,更有甚者,爽性在地上鋪上涼席就躺下了。實在,若是這樣不在意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陰暑。陰暑也是中暑的一種,其致病緣故原由不但純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濕的入侵。以是,在消暑時別太貪涼,要預防陰暑的發生。
室內空調的使用要適合,建議室內外溫差保持在5℃左右,阻止着涼傷風,還應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阻止將家中門窗緊閉,導致室內空氣混濁、潮熱。另外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調的老人,要物理降溫,如風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體。暮年人出汗多,更易發燒,要注重小我私人及環境衛生,應勤沐浴、易服服,褻服要以純棉製品為主,既能吸汗對皮膚又無刺激。這時節更應早睡早起,保證休息時間。有條件的,中午最好晝寢半小時,讓大腦和腸胃都休息一下。
3.磨鍊:“不累”是尺度
立秋之後的保健及其養生
流動對暮年人也是異常主要的一方面,早晚可去室外散步,適量做些運動,既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又可使暮年人一天保持優越的精氣神。憑證每小我私人的身體素質,運動量和運動方式應有所差異。夏秋季節,中午氣溫偏高,應只管阻止室外流動,稀奇是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的暮年人,室外炎熱的天氣,會使血壓急劇升高,增添了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
早晚氣溫相對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如快走、打太極拳、爬山等對照適合中暮年人,注重不要太過運動,否則更容易感應睏倦。
4.防病:“老誤差”易複發
不少樞紐炎患者由於立秋事後不注重保暖,還經常吹空調、吹風扇,效果導致宿病複發。此外,像肩周炎、頸椎病、痛風等“老誤差”,在這個階段複發的概率也很高。
除了慢性頑疾外,像秋後腹瀉、胃炎和腸炎等,在這個季節,稍不注重,也很容易發作,而且久治難愈。另外,老人在這個多變的季節里,也容易傷風、發燒。因此,專家提醒,在立秋事後,逐日早晚的溫差較大,暮年人在入秋後更要稀奇注重保健防病。
除此之外,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容易在季節交替的時刻發作,抵制力較弱的暮年人,除了要注意溫差轉變,適當添衣之外,在平時也要多做一些運動。
夏秋更迭之際也正是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中暮年人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要吃過多的冷飲料,不要用冷水沐浴、洗腳;炎天時許多人喜歡開空調睡覺,但立秋以後的睡眠,要稀奇阻止受涼氣侵襲,晚上睡覺溫度低時,要注重保暖。暮年人起床動作宜緩慢,做到“三個半分鐘”:起床前伸個懶腰床上坐半分鐘、床沿坐半分鐘、下床站立半分鐘,然後洗臉、刷牙,適量飲水。
5.出遊:秋後出遊要“六防”
一是防意外。暮年人出遊時,行動宜鄭重小心,坐車、搭船、爬山時均要結伴而行,相互照料;同時,要全心放置旅程,只管削減勞累。二是防過敏。過敏體質的老人,要只管迴避有花處,或事先口服防過敏藥物。三是防暈動。經常暈動者,可隨身攜帶相關藥物,並於行前半小時服用。四是防摔倒。暮年人外出時,最好帶上手杖以防摔倒;一旦摔倒,不要急於扶起,應弄清緣故原由后再作處置;如摔倒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可能與蹊徑有關,注重是否骨折;若摔倒在茅廁里,可能是由排便引起的暈厥或腦血管意外;如面無人色,脈搏不清,經簡樸處置后要速送周圍醫院診治。五是防痢疾。在外就餐時要注重飲食衛生,不要吃生、冷、不凈之物。六是防傷風,秋季天氣轉變無常,外出時要帶足衣服,攜帶雨具;不要坐在濕潤的地面上,切忌迎風而立,阻止受涼;睡前要用熱水洗腳,睡時適當墊高腳部,以促進足部的血液循環
秋季養生的禁忌你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