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之白露飲食風俗有講究
白露節氣知識 白露節氣習俗
每年9月8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轉變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后特有的一種自然徵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昔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后十五日為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實在,氣象學解釋: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聚成細小的水滴,異常麋集地附着在花卉樹木的綠色莖恭弘=叶 恭弘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加倍晶瑩剔透、雪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歡,因而得“白露”雋譽。
節令至此,正當仲秋季節,天氣一如春季,不僅花木依然興隆,而且有的花的顏色較春天更艷,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雞冠花、雁來紅,稀奇是野外里迎風招展的荻花。古詩云“日照窗前竹,露濕後園薇。夜蛩扶砌響,輕娥繞竹飛”。此時天高雲淡。氣爽涼爽,可謂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時節。但此時節,地球上的許多有生命的器械,會在蕭瑟秋風中隨之由榮而衰。不外,萬物興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舜亡。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這時夏日風逐漸為冬季風所取代,多吹偏寒風,冷空氣南下逐漸頻仍,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削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故溫度下降速率也逐漸加速。
白露時代的天氣
關於白露的農事的諺語
“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陰曆8月,正是公曆9月的“白露”節,這時節,對天氣最為敏感的候鳥,如黃雀、椋鳥、柳鶯、綉眼、沙錐、麥雞,稀奇是大雁,便發出整體遷徙的信息,準備向南飛遷。啟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風清之夜,似乎給人傳書送信——天氣冷了,要收割的莊稼趕快收吧,並備好寒衣,迎接 “三秋”大忙季節的到來。
瓜果飄香的時節
農業上,經由一個春夏的辛勤勞作之後,人們迎來了瓜果飄香、作物成熟的收穫季節。遼闊的東北平原最先收穫大豆、穀子、水稻和高粱,西北、華北區域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產區也進入了周全的分批採摘階段。這時的野外,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雲,大豆咧開了嘴,蕎麥笑彎了腰。農諺中: “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後看,莜麥、蕎麥收一半”是真實的素描。從白露最先,西北、東北區域的冬小麥已最先播種,華北冬小麥的播種也即將最先。
白露的節氣習俗
白露時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65度,時值公曆9月7日前後。此時陰氣漸重,露凝為白,故名白露也。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天氣漸涼,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夜晚常在草木等物體上凝成白色的露珠,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里熱”即是說白露時日間夜裡的溫差很大。古語說:“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吩咐。”意在提醒人們此時日間雖然溫順,但早晚已涼,打赤脯容易着涼。一樣平常習俗以為白露節下雨,雨下在那裡,就苦在那裡。因此有句農諺云云說:“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白露的天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