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的各種習俗
寒露節氣的由來
每年的10月8日前後(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珠更冷,快要凝聚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嚴寒,將凝聚也。”若是說“白露”節氣標志著炎熱向涼爽的太過,暑氣尚未曾完全消盡,早晨可見露珠晶瑩閃光。那麼“寒露”節氣則是天氣轉涼的象徵,標志著天氣由涼爽向嚴寒過渡,露珠冷光四射,如俗語所說的那樣,“寒露寒露,各處冷露”。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人洪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某人字形的行列大肆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昔人看到海邊突然泛起許多蛤蜊,而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以是便以為是雀鳥釀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關於寒露的農諺
從天氣學上知,寒露以後,北方冷空氣已有一定勢力,我國大部門區域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竣事。天氣常是晝暖夜涼,晴空萬里,一派深秋情景。在正常年份,此時10℃的等溫線,已南移到秦嶺淮河一線,長城以北則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門年份,此時可見初霜。除整年飛雪的青藏高原外,東北和新疆北部區域一樣平常已經最先飄雪了。我國大陸上絕大部門區域雷暴已消逝,只有雲南、四川和貴州局部區域尚可聽到雷聲。華北10月份降水量一樣平常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區域則只有幾毫米到20多毫米。乾旱少雨往往給冬小麥的適時播種帶來難題,成為旱地小麥爭取高產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常年寒露時代,華南雨量亦日趨削減。華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樣平常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國南方大部門區域的一種災難性天氣。隨同着綿雨的天氣特徵是:濕度大,雲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着增添。然則,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為此,一方面,要行使天氣預告,搶晴天收穫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接納深溝高廂等種種有用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區域,寒露前後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壅閉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重預防。
寒露期間的天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