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夏至的農事諺語
夏至的習俗
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民間主要的節日,稱為“夏至節”。有些地方,“夏至節”的熱鬧水平不亞於端午節。
據宋代《文昌雜錄》里紀錄,宋代的官方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家休息,好好地沐浴、娛樂。《遼史·禮志》中說:“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這一天,各地的农民忙着祭天,北求雨,南祈晴。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有了祭神儀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民間的國民們在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還吃新麥做成餅、饃,謂之嘗新。
時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有種種意見意義盎然的夏至節日食俗。在北京,“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在山東,“冬至餃子夏至面”;在江蘇,夏令有三鮮: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鮮是海絲、鯽魚和咸鴨蛋;在陝西,夏至食粽子等。
今年22日夏至。從夏至日起,氣溫最先進入最熱的階段。炎炎夏日,容易“上火”。故營養專家提醒人們,夏至時節,要多耐勞味食物,能清泄暑熱,增進食慾。
夏至是白晝最長是今天,俗語“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夏至以後,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而南半球此時正值嚴冬。
許多古書中紀錄著一些大同小異的“夏九九歌”,形貌了夏至后的氣溫轉變和人們一樣平常生涯情景:“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爭向路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恭弘=叶 恭弘舞;六九五十四,納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歌中所述,雖不能普遍相符各地情形,但較客觀地反映了夏至之後,從最先熱到最熱,再逐漸轉涼這一氣溫隨時間轉變的一樣平常規。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於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通例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於是日吃面嘗新習俗,諺語說“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紹興龍舟競渡因天氣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而在夏至。是日,觀者雲集,熱鬧特殊。此風至今尚存。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雲:“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許多農戶將醮坨用竹籤穿好,插於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並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這天,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序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添更康健。
在中國西北區域如陝西,這天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這天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予親友。
中國有些區域,這天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外家用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氣力。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為旅遊節,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及北極村舉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於緯度高,使漠河區域在夏日發生極晝徵象,時常有北極光泛起,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發生在每年夏至前後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泛起晴空天氣,是人們旅遊旅行的最佳季節。
在中國一些地方另有在夏至日吃狗肉的習俗,並留下“好吃不外夏至狗”,“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等有趣的諺語。
夏至期間的天氣特點
在廣東省開平市就有夏至吃狗肉的習慣。據領會,開平狗肉製作以“炆狗肉”、“五香狗肉”、“狗肉煲”、“狗肉飯”等為主,其中振華狗肉不加別物,取其原味;赤坎等地蒸狗,喜歡放進油炸過的腐竹、黑豆等,與狗肉同煮,亦別有風味。此外,開平人雖喜食狗肉,但禁忌在家裡蒸狗,甚至裝過狗肉的器皿都禁絕放上灶頭,以為“狗不上灶頭。”
開平人夏至吃狗肉的習俗撒播至今,一方面有避邪等迷信的緣故原由,也有一些市民以為“夏至吃狗肉可以精神旺運氣旺”,“可以陞官發家”;另一方面是由於狗肉滋補、暖胃,夏至事後,农民要收割和耕作,體力消耗異常大,吃狗肉能增強體力。狗肉屬熱性食物,以是現在不少人只是象徵性地淺嘗,許多人會在吃狗肉前後喝一碗涼茶。
在廣西省欽州市,同樣撒播着夏至吃狗肉的習慣。究其緣故原由,有人說:“好吃不外夏至狗,這天的人們吃多了狗肉不上火”;也有人說:“在這一天吃狗肉營養吸收得最好。”問及科學依據,大夥都沒人說得上來。“橫豎你吃我吃人人吃而已。”有的人說。
土生土長在欽州,現年已經八十有五的陸老伯說:“我以為與平時吃的一樣,並不是說夏至這天吃狗肉,其營養就會若何若何的好。”
眾說紛紜。不管怎麼說,夏至吃狗肉在欽州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或者逐漸成為一種習慣了。
英國:巨石陣前迎夏至
巨石陣地處距英國首都倫敦130公里的索爾茲伯里,是英國最着名的史前文明遺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50年。每年夏至這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恰恰與一塊名為“黑爾”(heel)的石頭排列成一條直線。因此,每當夏至這一天,來自天下各地的人們都市群集在巨石陣周圍守候日出,慶祝“夏至”。今年群集在這裏的人數跨越了兩萬人。
巨石陣由幾十塊巨石形成一個外圍直徑約九十多米的環形土崗和溝,高達6米,主體是由一根偉大的石柱排列成幾個同心圓。考古學家們至今仍不能斷定當初製作此“巨石陣”簡直切目的。
拉脫維亞:裸奔迎夏至
拉脫維亞西部一座城鎮本周末將以一場狂熱曠達的整體裸奔迎接夏至日的到來。
“豈論歲數、性別和種族,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裸奔,”此次流動的組織者、拉脫維亞西部城鎮庫爾迪加市政廳成員伊爾澤·丹比特·丹貝加20日說,“人們奔跑時可以穿着皮鞋或運動鞋,但就是不能穿着衣服。”
今年裸奔流動將在破曉3時舉行,參賽者將穿過鎮上一座150米長的磚橋。預計今年會有至少數十人加入裸奔。每名參賽者都將贏得啤酒作為獎勵。組織者預計圍觀的人數會大大跨越參賽者。
慶祝夏至是拉脫維亞的主要傳統節日之一。拉脫維亞人通常會在這個節日和親友密友前往墟落聚會度假,一起唱歌舞蹈,痛飲啤酒,品嘗鮮味的奶酪。庫爾迪加鎮從7年前最先組織裸奔流動,受到不少年輕人的迎接。
厄瓜多爾:迎夏至延續舞蹈十五天
二十三歲的克里斯蒂娜(右)生平第一次從祖國厄瓜多爾來到美國。六月十八日中午,在攝氏三十四度的高溫中,她着艷服,在紐約的國家自然博物館天台上跳起土着舞蹈。按厄瓜多爾的習俗,當地人要從六月二十二日夏至那天的午夜最先,延續舞蹈十五天,慶祝夏日。
最適合夏至養胃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