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立冬是什麼意思 立冬若何養生

24節氣立冬 不可錯過12種健脾暖胃養生食物

立冬是什麼意思 立冬若何養生

導語:或許你雖知立冬是24節氣之一,但對於立冬養生你領會若干?立冬的詳細時間是在哪天?立冬事後飲食、起居要注重些什麼?“立冬”節氣在每年的

或許你雖知立冬是24節氣之一,但對於立冬養生你領會若干?立冬的詳細時間是在哪天?立冬事後飲食、起居要注重些什麼?

“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最先,我國幅員寬大,除整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區域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最先的。

立冬是什麼意思?按天氣學劃分四序尺度,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區域的天氣紀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區域,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情景,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最先。

立冬養生 滋益陰精有方

11月7日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來臨。草木凋零,蟄蟲休眠,萬物流動趨向休止。人類雖沒有蟄伏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進補的好時節。由於進入冬季后,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削減。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從而扶正固本,增強抵制力。

進補以食補為上

《內經》有“秋冬養陰”之說,而北方冬季天氣乾燥,常有大風天氣,因此,滋益陰精是冬季養生的主要內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枸杞、梨、獼猴桃等補益陰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少吃為妙,平時還要注重多喝水,以免上火。飲食要以溫熱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煮粥熬湯可以加一些沙參、黃芪、麥冬,但量不需要許多,由於事實是食補而非葯補。

菜品可首選羊肉燉蘿蔔

24節氣立冬 宜“封藏”進補抵禦寒

它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相宜。其次是炒雙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可增強機體免疫功效,對高血脂患者更為相宜。

冬天的風常為寒風,其性寒。同時,“寒”也是冬季天氣轉變的最主要特點。中醫以為,寒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應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暖好背。人起居宜早睡晚起,讓睡眠的時間長一點,最好是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起床流動,且不要做猛烈運動。卧室內要適當透風,並注重保持一定的濕度,預防上呼吸道熏染疾病。

此外,冬季的傳統養生方式另有許多,好比叩齒、干沐浴、揉腹、艾灸等。在一樣平常生涯中都可做,對身體很有益處。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關元、氣海,還可以在肚臍里放些鹽,艾灸肚臍,那裡是神闕穴,這個穴位對補益元氣十分主要。

立冬養生飲食穿衣有考究

冬季的一樣平常飲食忌過於乾燥,宜有湯水相伴。常言道:“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這是由於從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飯前先喝幾口湯,即是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遂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若飯前不喝湯,用飯時也不進湯水,飯後因胃液的大量排泄使體液損失過多而發生口渴,這時才喝水,反而會沖淡胃液,不宜吸收和消化。

專家示意,養成飯前和用飯時進點湯水的習慣,還可以削減食道炎、胃炎等的發生。常喝種種湯、牛奶和豆乳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康健狀態。“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為好,用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她提醒說。

冬天氣溫低,天氣乾燥,皮膚處於收斂狀態,血液大部門集中到皮膚深層,而且皮膚的皮脂腺與汗液排泄削減,皮膚變的憔悴,缺少彈性,受嚴寒刺激易發生凍傷和皸裂。專家指出,冬季防寒保暖,須憑證“無擾乎陽”的養藏原則,做到恰如其分。衣着過少過薄,既消耗陽氣,又易傷風;衣着過多過厚,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入侵。

專家提醒說,由於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的體溫調治能力對照健全,皮膚血管能舉行較洪水平的縮短來削減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宜過厚。對於嬰幼兒來說,因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治能力差,應注重保暖。暮年人穿衣則應以防寒保暖為主,力爭寬鬆、輕盈,切忌緊裹身體。

此時節,就褻服的衣料而言,應選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的純棉織物為宜。化纖品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一樣平常不宜用來做褻服。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添一件背心;患樞紐炎、風濕病的人,製作冬衣時在肩胛、膝蓋等樞紐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也可單獨製作棉墊或皮毛墊。

結語:立冬到,天氣就將越來越嚴寒,因這天常保暖事情萬萬不要忽視哦~縱然你再愛漂亮,也要以康健為先!

立冬蘿蔔賽參湯 3種蘿蔔佳肴的養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