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 關於小暑的飲食習俗和養生原則
小暑是什麼意思 小暑養生須知事項
小暑節氣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為什麼人們會叫它小暑呢?小暑在民間都有哪些傳說呢?小暑節氣的食俗都有哪些呢?小暑節氣的養生要注重什麼呢?這麼多的問題你想知道謎底嗎?下面小編來解答。
小暑是什麼意思
一、小暑民間傳說
六月是小暑時節,在小暑的節氣里,民間撒播着許多優美的傳說。
“六月六”相傳這是龍宮曬龍袍的日子。由於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為一年中氣溫最高,日照時間最長,陽關輻射最強的日子,以是家家戶戶多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這一天“曬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櫃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陽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濕,防霉防蛀。
民間說“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傳傳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被銀河支解在兩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這一天可以相會。但在他們中央卻橫阻着一條銀河,又沒有渡船,怎麼辦呢?以是六月六這一天,天下的兒童多要將端午節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讓喜鵲銜去,在銀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樣優美的橋,以便牛郎和織女相會。
傳說這一天是龍王的孩子回家的日子。可是由於“小白龍”犯了天規,以是他便被龍王軟禁在一個小島上,於是便失去了自由。
唯有六月六這一天,龍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龍”由於探母心切,以是一起上晝夜兼程,帶來了驚雷閃電,狂風暴雨。
伏日,昔人說:伏是“隱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遠在先秦已見著錄。古書上說,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傳說是太陽神,祝融則是炎帝玄孫火神。傳說炎帝叫太陽發出足夠的光和熱,使五穀孕育生長,往後人類不愁衣食。人們謝謝他的好事,便在最熱的時刻紀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傳說。
二、小暑節氣的食俗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着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重彌補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芽菜的習俗。
食新(食辛)
民間一直相傳着小暑“食新”的民俗,即在小暑事後要吃新收穫的米,在這天人們要將新收割的稻子做成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
聽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后第一個辛日。都會一樣平常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吃面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最先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就是熱湯麵。《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服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外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歡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女人,新麥餅羊肉湯”。
小暑吃什麼
黃鱔
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各地經典菜肴險些都有以黃鱔為質料的。黃鱔生長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補、最味美的莫屬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另外,這個時期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樞紐炎等疾病的緩解期,憑證冬病夏治的說法,此時用黃鱔滋補更能起到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的作用。
綠芽菜
炎炎夏日,烹制一道綠芽菜菜肴可以清熱解毒、利尿除濕。同時,綠芽菜的熱量很低,而水分和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促進腸蠕動,具有通便的作用,是人們公認的夏日瘦身佳品,也是便秘患者的康健蔬菜,對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患者也有優越的食療價值。
康健提醒:雖說綠芽菜的食用價值高,但食用起來也頗有考究。綠豆皮不要隨便去掉,要知道,這層不起眼的綠豆皮具有比綠豆還要強的清熱解毒功效。另外,綠芽菜性偏寒涼,吃多了容易損傷胃氣,因此,慢性腸炎、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者不宜多吃。不外烹飪時配上一點薑絲或椒絲,或是搭配些偏溫的香菜、韭黃,就能很好地中和掉它的寒性了。
蓮藕
小暑節氣 控制好情緒勿中暑
不少同夥曾有過這樣的體驗:每到炎天,稍不注重,就會流鼻血,去醫院也查不出什麼問題,醫生只是囑咐道:多吃點蓮藕就可以了。果真沒過多久,問題自然消逝了。實在,這裏邊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關係,在空氣乾燥、補水又不足的時刻,常吃蓮藕可以涼血、滋陰、清熱,解決流鼻血這種窮苦可以說是小菜一碟。對暮年人來說,夏藕更是補養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蓮藕也是高血壓、肝病、食慾缺乏、缺鐵性血虛、營養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西瓜
不只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輔助消化,西瓜汁中還含有人體所需厚實的營養物質以及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
黃瓜
其含水量為96%~98%,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纖維素異常嬌嫩,這對促進腸道中潰爛食物的滲出和降低膽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
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少少,以是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
綠豆
事情和勞動之餘,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煩渴盡去、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這是由於綠豆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冬瓜
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少少,以是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
蠶豆燉牛肉
質料:鮮蠶豆或水發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后改文火,放鹽煨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補虛強體。
夏日養生
簡述
夏日養生天地萬物都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轉變的紀律。人們想康健長壽就應該很自然地“應天順時”,遵照這個紀律。要不要爭取“天人協調”這是個看法問題。若是不接受這個看法,硬要與大自然“擰”着干,逞“英雄”,行不行呢?不行!由於“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無法改變“人體”的“自然屬性”。組成人體的60兆生命細胞從600萬年前由“猿”釀成“人”的時刻,就和萬物一樣也有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運動和轉變的紀律。只管現代科技十分蓬勃,可以局部改變人體的新陳代謝,但仍然沒有可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命規則。
要點
夏日染病,多數立即發作,故有“六月債,還得快”之說。但有一種病是有所隱蔽,到秋季才發作,如延至冬季就很嚴重了!——這就是“心病”。也即《內經》所說的“此夏氣夏日養生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冬至重病”。但必須說明的是這裏說的“心病”,並非是指現代醫學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關“神志、情志”的病(古書上所提及的“心”,現實上是相當於今天人們常說的“精神”)按中醫的“五行”說,夏日是“火旺(夏主心,炎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處於‘盛’的職位)、木休(肝處於相對的‘休養’狀態)、水囚(腎易‘虧’)、金死(肺易‘虛’)”。心“火”一“旺”,“火克金”,以是容易造成“肺(金)虛”;本是“腎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時,就容易泛起“心火”對“腎水”的“反侮”徵象,故“腎水”易“虧”。對於一樣平凡人來說,在炎天,防止“肺虛腎虧”很容易接受,而對於正處於很“旺”職位的“心”是否要重點調養,就往往掉以輕心了!通常里的合理放置休息時間也很主要,晚上不能睡的太晚,早上要在6點30分左右起床舉行磨鍊。
夏日養生原則
一是健脾除濕。濕邪是炎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效低下,人們經常感受胃口欠好,容易腹瀉,泛起舌苔白膩等癥狀,以是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樣平常多選擇健脾芬芳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二是清熱消暑。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 酸角、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恭弘=叶 恭弘等來祛暑。
三是補養肺腎。中醫以為,按五行紀律,炎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注重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四是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夏治,即炎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式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總結:小暑節氣里人們的生涯照樣一如既往的鎮靜,由於小暑時節天氣還不是太熱,人們的生涯節奏不會隨之慢下來。可是這也要做好保健養生的事情。一些夏日的常見疾病會在小暑里滋生,以是人人要提早預防,做好準備,只有這樣才氣保證身體康健。
大暑節氣 大暑養生須知7大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