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寒露節氣 寒露養生需要注重哪些

秋分養生 秋分養生切記兩大原則

寒露節氣 寒露養生需要注重哪些

導語: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寒露節氣就要到來,在這即將到來的寒露節氣中,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準備呢。寒露節氣代表着嚴寒的意思,以是但從字面上,我

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寒露節氣就要到來,在這即將到來的寒露節氣中,我們是不是應該做些準備呢。寒露節氣代表着嚴寒的意思,以是但從字面上,我們就知道在這個節氣中我們應該注重好保暖。那麼,在寒露節氣中,我們詳細要注重些什麼呢?下面小編來告訴人人。

寒露養生注主要點

史書紀錄:“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聚,故名寒露”,“露氣嚴寒,將凝聚也”。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時節,天氣由熱轉寒,萬物隨冷氣增進逐漸蕭落。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最先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人體的心理流動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轉變,以確保體內的陰陽平衡。

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響應。“金秋之時,燥氣適時”,此時燥邪之氣易侵囚犯體,若是調養欠妥,就會泛起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秋燥癥狀。中醫以為,在四序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時節必須注重調養體內之陰氣。當天氣變冷時,人體陽氣收斂,應遵照"養收"這一原則。寒露節氣的溫度、濕度等氣象要素轉變極為敏感,而抵制力弱的人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熏染,以是,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珍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阻止血栓的形成,建議人人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康健。

首先,寒露節氣到來之後,氣溫一定會大幅度下降,我們一定要做好保暖事情,縱然添衣,防止着涼。而且寒露節氣是傷風疾病的多發期,我們我們應該有一個優越的提防意識。防止疾病入侵,首先就是在起居上,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優越的起居習慣。

其次,寒露以後進入陰曆八月,氣血流注心包經,在這個月份抓緊磨鍊,可以促進氣血循環,像冬天怕冷、手腳冰涼的狀態會獲得改善。心包經起自中指指尖,天天中午用雙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彈出去,頻頻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經,增強心臟功效。這個方式很簡樸,然則效果卻差異尋常。

心包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膜,可以說是心髒的珍愛牆,以是心包的功效決議着心髒的康健。天天彈一百次中指,固然不止局限於這個數目,越多越好,有空就可以彈,就是一個很好的提升心血功效的經絡方式。

中醫有言,補一年不如補重陽和冬至。在中醫看來,重陽是進補的要害時期。由於它是秋天向冬天過渡的一個節氣,在這段時間里適當進補,可補養五臟提升元氣。在這裏給人人推薦幾種滋補佳肴:用山藥、胡蘿蔔燉羊肉,肉湯具有補體健腎,提升元氣的作用;五豆粥是這個節氣的進補佳品,用小米配上紅豆、黃豆、黑豆、綠豆、蠶豆五種豆子,熬粥喝,能協調五臟,調養腸胃,提升內在能量;

菊花多是秋季開放,可以清熱去火、潤肺、補腎氣,因此歷代重陽節都有喝菊花酒的習慣。我們可用菊花茶代酒,可以中和羊肉湯的火氣;為了增強進補的效果,閑暇可以多敲敲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橫指),提升脾胃運化功效。

寒露習俗

登高習俗

若是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最先泛起露珠,那麼到了寒露,則露珠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區域會泛起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情景,白雲紅恭弘=叶 恭弘,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飲食習俗

寒露時節,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添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添體質;少食辛辣之品, 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有條件可以煮一點百棗蓮子銀杏粥經常喝,經常吃些山藥和馬蹄也是不錯的養生設施。

寒露飲食養生應在平衡飲食五味基礎上,憑證小我私人的詳細情形,適當多食甘、淡滋潤的食物,既可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 梨、柿、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由於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暮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物。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響應,“金秋之時,燥氣適時”,此時燥邪之氣易侵囚犯體而耗傷肺之陰精,若是調養欠妥,人體 會泛起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以是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昔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

寒露吃山藥

山藥既是中藥,也是美食,是人人熟悉的滋補珍品。山藥中的B族維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數倍,礦物質中鉀含量極其厚實。此外,山藥對於糖尿病有輔助療效,除了易發生飽腹感,有利於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另有改善糖代謝,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功用。由於山藥中澱粉含量較高,因此在食用山藥時,最好能用山藥取代一部門主食,也就是適當削減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要阻止帶來能量過剩的問題。

蓮藕中含有黏液卵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的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連繫,使其從糞便中傾軋,從而削減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怪異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慾不振者恢復康健。

推薦食譜:山藥蓮藕煲骨湯

質料:豬棒骨400g,山藥300g,蓮藕200g,枸杞30g,西洋參片、當歸、黃芪、蒜、蔥、姜、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

1、豬棒骨切大塊,洗凈備用;

2、山藥洗凈去皮,切小段;蓮藕洗凈去皮,切滾刀塊;

3、準備適量枸杞、黃芪、當歸、西洋生片,沖水去灰備用;

寒露養生 寒露調養必須注意四大點

4、蔥切段,姜切片,蒜去皮備用;

5、把棒骨放入鍋中焯水,去血水撇沫;撈出後放入盛滿熱水的砂鍋中,放入蔥姜蒜,倒入適量料酒,大鍋燒開撇沫;

6、把準備好的枸杞、黃芪、當歸、西洋參片放入鍋中,蓋上鍋蓋一同煲煮;

7、半小時左右後,把蓮藕山藥放入湯中,小火煮燉;

8、放入適量鹽,再煮半小時即可。

寒露謹防6大疾病

1、心腦血管病

秋季自己就是一個從熱到冷的過渡性季節,天氣不穩固,冷暖交匯,溫差較大,很容易就會讓人的身體生這種那樣的疾病,而且寒露節氣更是云云,也許今天很冷,明天就會熱起來,冷熱紛歧,讓人的身體防不勝防。

在晚秋時節,心肌梗死的發病率顯著提高,高血壓病人秋冬之交血壓往往要較夏日的血壓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循環的障礙。

知心提醒:秋季天氣涼爽乾燥,傷風受寒一樣平常較為普遍,對康健人來說,這也許不意味着什麼,但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話,就很容易引發原有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因此,預防秋季傷風受寒對心腦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當主要的。

2、痛風

寒露節氣天氣轉涼,我們的身體受到嚴寒的刺激,尤其是腸胃,一旦受到了嚴寒的刺激,就會感受到很飢餓,從而導致我們食慾增添,飯量增大。若是在這個時刻我們多吃一些甘厚的時刻,便很容易導致體內尿酸增多,從而容易引起透風。

知心提醒:宜多飲水,以促進尿酸傾軋,防止結石形成。天天需飲水2000-3000毫升,使逐日尿量不少於2000毫升。為防止夜間尿液濃縮,可在臨睡前或午夜增添飲水量。

3、暮年皮膚瘙癢

暮年皮膚瘙癢是常見的暮年性疾病。通常皮膚瘙癢以軀幹為主,大腿內側和小腿屈側、樞紐周圍也常見。癢為陣發性,輕重和連續時間紛歧,吃了刺激性食物或溫度升高時易誘發或加重。

知心提醒:沐浴不宜過勤,不用鹼性大的肥皂,可用香皂或硫磺皂。保持大便通暢,可清掃體內蘊蓄的致敏物質,阻止誘發瘙癢。

4、急性胃腸炎

入秋後,人體的消化功效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削弱,如繼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或直接食用從冰箱里取出的飲料和食物,就可能發生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知心提醒:“早飯一碗粥、晚飯一碗湯。”同時,大魚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只管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在吃海鮮和燒烤時,一定要注重新鮮度。秋天應慎食瓜類水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5、十二指腸潰瘍

由於天氣轉涼,人們的食慾隨之興旺,使胃腸功效的肩負加重,也會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的發作。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極常見的消化系統疾患,占消化性潰瘍的80%左右,主要癥狀為節律性上腹部疼痛、反酸、燒心等,可發作數日至數月而緩解,但極易複發,甚或整個秋季都在發作。

知心提醒:可用食療法。將牛奶250克煎沸,調入蜂蜜50克、白芨6克,日服一次;若有氣虛乏力、畏寒等显示,可用黃精30克、党參15克、黃芪15克、淮山藥30克和黑糯米60克熬粥同服,對緩解癥狀、增強體質有一定作用。

6、習慣性便秘

秋季天氣乾燥,大便隨之也會幹結難排,显示為便次削減,糞質堅硬,病人常伴有左下腹腹脹感、欲便不暢等。

知心提醒:推拿是簡捷易行的促排便方式,這種方式可在晚上睡前或早晨起床前舉行。詳細操作方式是:身體仰卧,先將兩手掌心摩擦至熱。然後兩手掌心在右腹下部順時針偏向圍繞腹部旋轉,共推拿30圈。這個偏向正好與糞便在大腸中的運行偏向一致,有助於大便的運行。

總結:寒露節氣代表着季節的轉變,以是在這個節氣中,人人應該格外注重好自己的身體,只有有一個康健的身體才氣有幸福的生涯,身體永遠是我們的第一位,以是希望人人能夠在即將到來的寒露節氣中做好養生事情,讓我們有一個康健的身體。

寒露吃什麼 寒露飲食注意五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