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黃歷 正文

寒露時間 今年寒露節氣是什麼時刻

寒露節氣 寒露節氣有什麼特點

寒露時間 今年寒露節氣是什麼時刻

導語:現在的人們最先越來越關注節氣養生法,尤其是中暮年人,時時關注着節氣的轉變。而現在,寒露節氣即未來到我們的身邊。寒露節氣,光是聽名字

現在的人們最先越來越關注節氣養生法,尤其是中暮年人,時時關注着節氣的轉變。而現在,寒露節氣即未來到我們的身邊。寒露節氣,光是聽名字就能感受到這個節氣的冷意。那麼,寒露節氣到底是什麼時刻呢?寒露節氣有什麼特點呢?下面小編來為人人解答。

每年10月8日或9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95°時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嚴寒,將凝聚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珠更冷,快要凝聚成霜了。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的寬大區域均已進入秋季,東北和西北區域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

指將欲凝聚的寒涼露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二十四節氣之一。《通緯·孝經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為寒露。言露冷寒而將欲凝聚也。”此時我國大部門區域天氣涼爽。

日期盤算

[Y*D+C]-L

公式解讀:Y=年數后2位,D=0.2422,L=閏年數,21世紀C=8.318,20世紀C=9.098。

舉例說明:2088年寒露日期=[88×0.2422+8.318]-[88/4]=29-22=7,10月7日是寒露。

我國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

一候鴻雁來賓;

二候雀入洪水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

三候意思是說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某人字形的行列大肆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昔人看到海邊突然泛起許多蛤蜊,而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以是便以為是雀鳥釀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黃華”是說在此時菊花已普遍開放。

寒露天氣特點

寒露節氣時代,我國南方大部門區域各地氣溫繼續下降。寒露時代,人們可以顯著感受到季節的轉變。更多的區域,更多的人們,最先用“寒”字來表達自己對天氣的感受了。寒露時代天氣天氣有以下幾個特點:

1、氣溫降得快

寒露節氣最大的特點就是氣溫降的很快,往往昨天照樣高溫天氣,今天就要穿起了毛衣。寒露節氣會帶來大量的冷空氣,有時還會造成秋風秋雨的徵象,溫度瞬間下降十度以上。不外,這種秋雨一樣平常來的快也去的快,不會維持很長時間。

2、平均氣溫漫衍差異大

10月份,我國平均氣溫漫衍的地域差異顯著。在華南,平均溫度大多數區域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還沒有走出夏日;江淮、江南各地一樣平常在15℃-20℃之間,東北南部、華北、黃淮在8-16℃之間,而此時西北的部門區域、東北中北部的平均溫度已經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門高原區域平均溫度甚至在0℃以下了。

幾種有危害的天氣

1、霧和煙霾

10月的氣溫下降顯著,每當遇到秋雨,空氣中豐沛的水汽很快到達飽和,有時泛起雨霧夾雜或者雨後大霧的情形。稀奇是在夜間,更為多見。進入10月,在濕度對照大的情形下,遼寧東南部、河北和山東的東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慶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霧區,影響當地的交通運輸和交通平安。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節氣的當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即是一場大霧。北京部門區域的能見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見度距離200-500米之間的稱為大霧。水平能見度距離50-200米之間的稱為濃霧)。

空氣由於受到了高壓的影響,大氣層結構很穩固,以是在沒有風的時刻,都會之中的汽車尾氣與廢氣、灰塵便不容易擴散出去,以是就會形成煙霾天氣,讓人感受呼吸很難受。而若是空氣中的濕度較大,就會形成霧霾的天氣,車輛行駛的時刻要注重。

2、華西秋雨

寒露養生 寒露養生需要注意哪些

華西秋雨是我國華西區域(渭水和漢水流域、四川、貴州大部、雲南東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種特殊的天氣徵象。降水量秋季多於春季,僅次於夏日。以9到10月最為集中。降水時間長,秋雨綿綿,降水強度一樣平常不算大。9-10月份總雨日一樣平常都在20-30天。稀奇是在四川盆地,險些大多數年份都有。由於長時間的陰雨寡照,對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曬有較大的影響。在寒露時代,華南東部有時也有這種對秋收、秋種有影響的連陰雨天氣。

3、寒露風

寒露風是秋季冷空氣入侵南方后,引起顯着降溫,造成晚稻癟粒、空殼減產,是一種農業氣象災難。因這種低溫冷害多泛起在寒露時代,故被稱為“寒露風”。一樣平常來說,寒露風對水稻危害的氣象指標因水稻品種和發育期而異,各地的尺度也不完全一樣,通常在長江中下游區域,以延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0℃作為泛起寒露風的尺度;華南以延續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2℃作為尺度。

4、高原山區雪害

進入深秋,在青海與四川接壤處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較高的高原山區,最先泛起雪量大的情形,給當地交通、畜牧業帶來較大的影響。

5、熱帶氣旋

雖說7-9月是熱帶氣旋活躍期,但在10月,仍有熱帶氣旋流動,只不外次數最先削減,而影響海南的熱帶氣旋的強度有時仍較強。

寒露養生重在養陰潤肺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國古代庖悅耳民在不停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當初他們只是注重到在差其餘天氣中,統一時間太陽位置的崎嶇也差異,於是他們在地上立了一根竹竿,考察竹竿影子的是非轉變,取中午竹竿影子最短的那一天為夏至,取竹竿影子最長的那一天為冬至。

逐漸他們又發現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晝夜是非相等的時刻,便又定為春分秋分,由於二分二至相隔的時間太長,無法知足生產上的需要,又陸續制訂了其它的節氣,秦代時已制訂了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到了兩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經所有確定並和我們現在的二十四節氣完全相同。

寒露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列十七,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史書紀錄“斗指寒甲為寒露,斯時露寒而冷,將欲凝聚,故名寒露。”“露氣嚴寒,將凝聚也。”由於寒露的到來,天氣由熱轉寒,萬物隨冷氣增進,逐漸蕭落,這是熱與冷交替的季節。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最先轉變,陽氣漸退,陰氣漸生,我們人體的心理流動也要順應自然界的轉變,以確保體內的心理(陰陽)平衡。

祖國醫學在四時養生中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秋季時節必須注重調養體內之陽氣。當天氣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調養陰精為主,也就時說,秋季養生不能脫離“養收”這一原則。

自古秋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屬金,故肺氣與金秋之氣響應,“金秋之時,燥氣適時”,此時燥邪之氣易侵囚犯體而耗傷肺之陰精,若是調養欠妥,人體會泛起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癥狀。以是暮秋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肺)為宜。昔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應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添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大棗、山藥等以增添體質;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由於天氣漸冷,日照削減,風起恭弘=叶 恭弘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泛起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鬱悶心情。因此,保持優越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洩積鬱之情,培育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能缺少的內容之一。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響應的調整。我在多年的臨床診療中發現,每到天氣變冷,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添,剖析緣故原由和天氣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有關,由於人在睡眠時,血流速率減慢,易於形成血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早卧以順應陰精的珍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為阻止血栓的形成,我建議人人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康健。

寒露節氣養生

起居調整

秋季涼熱交替,氣溫逐漸下降,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這是一條很好養身之道,而“一場秋雨一場涼”,提醒我們要隨着天氣轉涼逐漸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嚴寒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對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涼意甚濃要多穿些衣服。另外,秋季腹瀉多發季節應稀奇注重腹部保暖。

寒露節氣中我們要有一個優越的起居習慣,天天早睡早起,讓自己有一個足夠的睡眠,也要注重好勞逸連繫。寒露節氣冷氣已經很重了,我們要防止發生傷風徵象。在日間的時刻,我們要經常打開窗戶,保持房間里的空氣清新。

飲食調養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說,這節氣在南方天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適時,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泛起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會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以是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飲食上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類食物,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柿、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等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葯粥,由於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中暮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物。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重彌補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此外還應重視塗擦護膚霜等以珍愛皮膚,防止乾裂。

總結:寒露節氣我們一定要做好養生事情,在生涯方面,我們要注重好起居的習慣,注重身體的保暖。飲食上我們要有一個康健的飲食習慣,而且要知道該吃什麼不應吃什麼,謹防受涼傷風。小編在這裏希望人人都能健康健康過寒露。

秋分時間 秋分節氣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