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雨節氣 古人穀雨9大習俗
清明養生 清明飲食宜少酸避“發物”
清明處於暮春和初夏之交,人們在外出祭祖踏青的同時,也要注重養生保健。那麼清明節吃什麼好呢?
清明踏青 防濕寒侵邪
《曆書》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氣溫顯著轉暖,雨量增多,空氣濕度增大,百花齊放,春意盎然,春遊踏青正那時,人們的戶外流動進一步增多。
然而中醫以為,“風為陽邪,其性開泄”, 東風容易導致風寒入侵,加上清明多雨,濕氣較之前會有所加重。在“風”和“濕” 配互助用下,容易引發傷風、風濕、肩周炎等病痛。因此,清明節氣要尤其注重防止濕寒侵邪。
建議外出踏青賞春的市民,穿衣仍然以輕盈保暖為主,可準備一件可隨時穿脫的輕薄外衣,實時增減衣物。容易出汗的市民最好隨身攜帶一條小手帕或毛巾用來擦汗,以免“風邪入體”。
飲食忌酸宜溫避“發物”
在飲食上,清明節氣時代的飲食原則除了以清補為主之外,還要注重以下幾個進食原則。
忌酸。由於人體內的肝氣會隨着春天而日盛,肝氣在暮春之際的清明時代可以到達巔峰。此時若是肝氣過於興旺反而容易損傷脾胃。而肝在五味中對應的是“酸”,此時若是再多吃酸性食物,就會晦氣於脾胃功效,影響消化吸收。因此,市民應少吃羊肉、狗肉、鵪鶉、炒花生、炒瓜子、海魚、蝦、螃蟹等酸性食物。
宜溫。由於清明雨多濕氣較重,因此在飲食上還要注重選擇一些溫胃祛濕的食物,如白菜、蘿蔔、芋頭等。
避“發物”。中醫所說的“發物”是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發物致病的特點一樣平常有發燒、發瘡、上火、動風、生痰、脹氣、便秘、腹瀉以及誘發痼疾等。而此時是哮喘等慢性疾病易複發的時節,因此,有慢性疾病的市民在此時要注重阻止進食“發物”,如卵白質含量高的海產物、鹹菜、筍類、羊肉、公雞等。
祭祖省墓阻止勞心酸神
在中國,“清明”更多地承載着人們祭祀先烈,想念祖先的民俗意義。許多外出打工的人在清明節前後都市專程趕回老家省墓祭祖。
然則清明假期短,遠程跋涉,奔忙疲勞,休息欠好,不只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影響假期后的正常事情,而且省墓時還容易讓人觸景生情,累積悲痛、抑鬱等負面情緒,晦氣於人們的身心康健。
因此,市民在省墓時要注重調治自己的情緒,阻止耐久勞累傷神。尤其要注重照顧到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的情緒,實時啟發,阻止因過於悲悼或激動而誘發疾病。
小滿吃什麼 小滿必吃7種苦味菜
清明時節的三大養生食譜
清明是養生的季節,那麼清明要養生吃什麼好呢?適合清明養生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就來領會一下清明時節的三大養生食譜。
家常公雞
[配料]嫩公雞250克,芹菜75克,冬筍10克,辣椒20克,瘦肉湯30克,姜、豆瓣醬、白糖、醬油、醋、食鹽、澱粉、味精、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雞肉切成小塊,用有水焯后撈出備用;芹菜切斷,冬筍切細條,辣椒剁碎,姜取其末,澱粉兌成濕粉,取一半和醬油、料酒、醋、鹽放入統一碗內拌勻;另一半濕澱粉和白糖、味精、高湯、協調成粉芡備用。
植物油入鍋加熱,先煸雞塊至雞肉變白,水分將干時,放進冬筍、豆瓣醬、姜等用大急切炒至九成熟,加入切好的芹菜,略炒一會兒,倒入調好的粉芡,隨炒隨攪至熟起鍋即成。
[功效]溫中補虛,降壓安神。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營養補良、術后恢復期患者食用。
口蘑白菜
[配料]白菜250克,干口蘑3克,醬油、白糖、精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白菜洗凈切成3厘米段,口蘑溫水泡發。油入鍋內燒熱后,將白菜入鍋炒至七成熟,再將口蘑、醬油、糖、鹽、入鍋,炒熟后,放入味精攪拌平均即成。
[功效]清熱除煩,益胃氣、降血脂。相宜於高血壓、冠心病、牙齦出血者。
雞湯魚卷
[配料]鮮活鯉魚250克,瘦豬肉30克,雞蛋清、豌豆各10克,火腿8克,冬筍、雞湯、料酒、醬油、鹽、澱粉、味精各適量。
[做法]火腿蒸熟切絲,冬筍切絲,姜、瘦肉剁成末,澱粉水調成濕粉,活魚通例處置,剔去骨刺,片成小長方形魚片。肉末加入醬油、半個蛋清和料酒、味精、薑末、及一半濕澱粉攪拌成餡,剩下的蛋清與濕澱粉調成糊狀,把魚平放在案板上,先抹上一層糊,再放上肉餡,把魚片捲起來,再塗上少許糊把魚卷粘住。將雞湯至於旺火燒開,改為小火,將卷好的魚卷下入鍋內汆一下,去掉浮沫使湯清涼,待魚卷熟后,再把切好的火腿、冬筍和其它佐料加入湯內,燒開及成。
[功效]滋陰潤燥,清熱利濕。對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慢性腎炎、消化不良等都為相宜。
芒種養生 芒種時節養生警惕六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