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東門氏

東門氏

分佈地區

濟陽郡:戰國時期為魏國城邑,西漢時期改置為濟陽縣,治所在今河南省蘭考縣東北部。
開封府:古稱大梁、梁、汴,又稱汴梁,簡稱汴,今河南省轄市。

歷史來源

東門(Dōng mén )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大夫公子遂之後,以祖號為氏。春秋時,魯庄公有子叫公子遂,字襄仲,任魯國大夫。因其家住曲阜城東門邊,人稱之東門襄仲。因其“立庶”為君,遭到當時其他大家族的反對。當魯宣公死去后,接替襄仲為大夫的其子公孫歸父立刻被驅逐出魯國,公孫歸父逃往齊國后,公孫歸父及其後代子孫遂以祖號“東門”為姓,稱東門氏。

得姓始祖

東門襄仲(公子遂、姬遂)。複姓“東門”源頭在春秋時期的魯國。春秋時魯庄公的庶子公子遂,字襄仲,原為姬姓,因居於東門,號東門襄仲,其後代子孫因以祖上所居及祖號“東門”為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東門”姓曾在濟陽(今屬山東省)形成望族。故東門氏的得姓始祖就是公子遂。

遷徙分佈

東門氏複姓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望族出濟陽郡。東門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東門氏出自姬姓,以居住地命姓。春秋時,魯庄公有個兒子叫公子遂,字襄仲,在魯國任大夫。他家在魯國都城曲阜的東門旁邊,人稱東門襄仲。當時魯文公有個寵姬叫敬嬴,同襄仲的關係很好,襄仲就勸魯文公立敬嬴所生的兒子倭為太子,但受到大夫叔仲的反對。襄仲後來 出使齊國,他私下要求齊侯支持倭繼承魯國君位。齊侯正想拉攏魯國,便答應了。魯文公死後,襄仲在齊國的支持下殺死了文公正夫人所生的公子惡何公子視,立倭為魯宣公,由襄仲執掌國政。當時魯國有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個家族,稱為“三桓”。三桓一直在擴張自己的勢力,威脅到魯君的地位。襄仲竭力維護魯君,多次企圖剷除三桓,卻沒有成功,因此同三桓成了死對頭。襄仲死後,他的兒子公孫歸父繼任大夫。公元前591年,魯宣公去世,季孫氏乘機譴責襄仲過去立宣公是“殺嫡立庶”,驅逐了公孫歸父。公孫歸父逃往齊國,後來以東門作為姓氏,其後子孫遂以東門命姓,稱東門氏。望出濟陽郡。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置濟陽郡,相當於現在蘭考縣一帶地區。如今,在河南省的信陽市光山縣以及黑龍江省這兩地,還有極其稀少數量的東門氏族人分佈。

堂號

濟陽堂:以望立堂。
開封堂:以望立堂。

家族名人

東門雲:漢代經學家,學公羊春秋經,官至荊州刺史、文東平太傅,有惠政。曾將《公羊春秋》授給琅琊王,徒眾尤盛。
東門襄仲:東門氏的得姓始祖。春秋時魯國大夫,原姓姬,魯庄公的兒子,名公子遂,字襄仲,其家住曲阜城東門邊,號東門襄仲。曾出使齊國求得支持,立魯宣公為帝。
東門歸父:原名公孫歸父,字子家,東門襄仲之子,也是魯國大夫,欲除去三桓大夫,擴張公室,以魯宣公死而全家遭三桓驅逐,逃到齊國。遂以父號“東門”為姓,改名東門歸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