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海氏

海氏

分佈地區

齊郡:西漢時期先為臨淄郡,后改齊郡,治所在臨淄(今山東淄博),其時轄地在今山東淄博市和益都、廣饒、臨朐等縣地。
薛郡:秦王政二十四年(戊寅,公元前223年)設置,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漢朝時期的魯縣在西漢時期曾一度改為魯國,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南部一帶及江蘇省北部一帶地區。
南海郡:秦始皇三十三年(丁亥,公元前214年)置郡,廣東舊廣州、韶州、潮州、惠州、肇慶、南雄諸府州及高州府北境、廣西舊平樂府東境、梧州府東南境皆其地,郡治番禺,即今廣東省治。
珠崖郡:亦稱臨振郡、瓊州郡,即今海南島。

歷史來源

海(hǎi)姓源出

1.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後裔的封位,屬於以神話傳說封神之職為氏。相傳,黃帝有個兒子叫禺陽,任職海司,後來他被封為東海之神。禺陽的兒子叫禺強,後來也被封為北海之神。在禺陽、禺強父子倆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海神封號為姓氏者,省稱海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臣春,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3.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4.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5.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6.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彝族、藏族、裕固族、土族、土家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海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禺陽、禺強、海春、海魯丁、海答兒、海東陽。海姓始祖,是春秋時代衛靈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歷史至少在2500年以上,是中國的眾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海姓是衛靈公的大臣海春的後代,他指海為姓,望族出於薛郡。秦漢之後,族人都集中於薛郡。海氏後人奉海春為海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海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則名列第四百八十八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七十二位門閥,目前人口約四萬八千餘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04%左右。有歷史記載的海氏始祖,是春秋時期衛靈公的大臣海春,得姓的歷史至少在兩千五百年以上,是我國的眾多古老姓氏之一。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海氏是衛靈公的大夫春的後代,他指海為名,稱海春,其後代即稱海氏。秦、漢之後,該支海氏族人都集中於薛郡一帶,因此望族出薛郡。目前在南方的閩、粵一帶,有不少該支海氏分播的族人,分佈極廣。
今河南省的鄭州市、鄧州市、平頂山市湛河區、周口市沈丘縣、南陽市西峽縣、許昌市、濮陽市、南陽市方城縣、洛陽市、信陽市固始縣,湖南省的張家界市、臨湘市,貴州省的畢節市、織金縣,江蘇省的無錫市、徐州市、蘇州市,山西省的大同市,山東省的臨清市、菏澤市東明縣,四川省的成都市,陝西省的咸陽市,遼寧省的營口市、阜新市,河北省的大廠回族自治縣、唐山市,雲南省的昆明市通海縣、宣威市、麗江市、曲靖市陸良縣、玉溪市江川縣,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台灣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吳忠市同心縣、固原市彭陽縣,內蒙古自治區,海南省的文昌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鹿寨等地,均有海氏族人分佈。

堂號

齊郡堂:以望立堂,亦稱臨淄堂。
薛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魯縣堂。
珠崖堂:以望立堂,亦稱瓊州堂。
南海堂:以望立堂。

字輩排行

河南鄭州海氏字輩:“同有守誠志永懷孝敬心”。
河南南陽海氏字輩:“明朝遇朋廣,本國金豐翔,仁義傳家寶,賀世壽萬方”
山東臨清海氏字輩:“立連玉長(尚)榮(春)清(振)明(洪紅)福江春振洪福侯德民安祥保家壯禮誌慶豐久年望”。
貴州畢節、湖南隆回、雲南宣威回族海氏字輩:“盟通崇思澤盛世朝希國中昌仕應永逢萬代英傑禮義綱常重詩書孝友芳行仁生福祿積善造嘉祥”。
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海氏字輩:“南龍源世永,立起思洪朝,德明興兆錄”。

家族名人

海鵬:唐代學者,著作有《草經》一卷而為人所知。
海順:唐朝時期的高僧,他的道行非常純潔,著有《三不為篇》。
海瑞:明代右都御史,字汝賢(1514-1587),一字應麟,號剛峰,廣東(海南省)瓊山人,回族。著作有《備忘錄》、《元佑黨人碑考》等。
海蘭察:清朝的大臣,乾隆時期征伐西域,征復台灣,被封為一等超勇公,逝世后被謚為武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