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氏
分佈地區
太原郡:秦漢置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歷史來源
「令狐」源出
令狐(Línghú)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出自姬姓,源出魏氏所改,以邑名為氏。上古時,周文王有個兒子叫畢以高。畢公高有個孫子叫畢萬,畢萬在春秋時,在晉國當高官,他有一個曾孫叫魏顆。魏顆有軍功,活捉了秦國大將杜回,於是受晉國君主封於令狐,令狐那地方,就在現今山西臨猗縣西邊一帶。魏顆的後代,享用令狐的物產,並以封地為姓,稱令狐氏。令狐姓是周朝王族的後代。
得姓始祖
魏顆。令狐氏出自姬姓,源出於魏氏所改,以邑名為氏。晉國大將魏顆有一次率軍與秦國軍隊交戰,魏顆與秦國勇將杜回遭遇。魏顆不是杜回的對手,只好且戰且退。杜回眼看就要追殺上來,卻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繩絆倒在地,魏顆趕緊回身將杜回捉住,最後將秦軍打敗。原來這位老人是魏顆父親的寵妾祖姬的父親,當牛魏父去世時,魏顆堅持不讓祖姬為父親陪葬,而讓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親這次是特意來報答魏顆的救女之恩的。魏顆立下這次戰功后,晉景公把令狐(今山西省臨猗縣西)作為獎賞封給他。魏顆的兒子後來就以父親封地的地名為姓氏,稱為令狐氏。故魏顆就是令狐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令狐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所謂令狐,本來是春秋時代的一個地名。這個地方的位置,根據《水經・凍水注》所記載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縣的西方。那麼,這個地名又是怎樣變成複姓的呢?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原來,春秋時代曾經一度稱霸諸侯的晉國,在公元前376年的時候,被其大夫韓、趙、魏三家分晉。當時瓜分晉國的魏氏,是傳自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畢公高的裔孫畢萬,首先在晉國官拜大夫,聲勢一天比一天盛,到了畢萬的孫魏?擼?據史料記載,魏?呤譴呵鍤苯?國的一位名將,他曾跟隨晉文公重耳出亡多年,晉文公即位后封他為大夫,讓他繼承魏氏的封邑。魏?叩筆庇懈齔桄?叫祖姬,據說魏?咼看緯穌髑岸家?交代家人說:“萬一我戰死,就讓祖姬改嫁,別耽誤了她的青春。”但魏?叩昧酥夭。?臨死前卻要家人讓祖姬殉葬。他死後,小兒子顆認為他的要求是在神智昏亂時提出來的,與他平時的主張不一致,不應該聽從,所以堅持讓祖姬改嫁了。後來顆在同秦軍杜回交戰中節節敗退,一直退到一片草地中間。杜回健步如飛,追殺過來。可是當他殺到草地中間的時候,忽然間步履艱難,幾次踉蹌欲倒。魏顆覺得奇怪,仔細一看,原來有一位老人正伏在草叢中,把長長的草結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絆索,杜回到了這裏,就像陷入了羅網一樣。魏顆大喜,趕快驅車衝上前,把杜回捉住,打敗秦軍。後來魏顆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是祖姬的父親,他因為感謝魏顆的救女之恩,特意冒着生命危險來助魏顆一臂之力。為了獎勵魏顆的這次功勞,晉景公把令狐之地賞給他做了封邑。魏顆的兒子魏頡就以封邑為姓而姓了令狐,稱為令狐氏。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令狐姓望出太原郡,主要分佈在山西省太原市一帶。
堂號
泣墓堂:後魏令狐仕,兄弟四人,早年喪父,泣墓十載。他事母至孝,鄉里無不稱讚。
博施堂:博是廣泛的意思。令狐仕兄弟勤儉持家,用自家勤勞換來的財物廣泛地施捨給窮苦人家。
家族名人
令狐楚:唐朝大臣、詩人,字殼士,宜州華原人。他舉進士后入仕,擔任過中書待郎、尚書、僕射等官職,政績卓著。他還常與名詩人白居易、劉禹錫唱和,李商隱也出自他的門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詩並不多。他的兒子令狐?也舉為進士后入仕,后官至丞相。
令狐?:字子直,令狐楚之子。舉進士,擢累左補闕、右司郎中,出為湖州刺史。大中初,召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入翰林為學士,進中書舍人,再遷兵部侍郎,俄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懿宗嗣位,出為河中節度使,徙宣武、淮南。僖宗時,終鳳翔節度使,封趙國公。
令狐德?保禾瞥?時的著名學者,又名令狐熙子(583-666),宜州華原人。學問廣博,博涉文史,早歲知名。他收集大量寶貴的古典書籍后,又組織人整理抄錄,太宗貞觀中請修梁、陳、周、齊、隋五史,自領周史,在中國文化史上做了一件承前啟后的大事。高宗朝官弘文館學士、太常卿。累遷國子祭酒。暮年著述尤勤,國家凡有修撰,無不參預。卒謚憲。有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