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氏
分佈地區
下邳郡:改自臨淮郡,東漢時期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在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南宋時期又把下邳國改為郡。治所在下邳,相當於今天江蘇省西北部。
歷史來源
「闕」源出
闕(Quē闕)姓源出有三:1、起源於地名。古代有縣名叫闕鞏,居住在這個縣的人家就以闕為姓。2、來源於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的魯國有邑名為闕黨。有人被封在這個地方,於是以封地名為氏,稱做闕姓。3、來源於以地名為氏。春秋時期孔子居住在闕里,後來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就把地名當作自己的姓氏。
得姓始祖
童子。闕姓,根據《姓氏考略》一書考證,是來自孔子故鄉的闕黨。《姓氏考略》對於闕氏的來源,考證結論是這樣的,根據風俗通記載,闕姓是闕黨的童子的后帶,一說傳有闕鞏之甲,有後代以地為姓氏,望族出於下邳。漢書梅福傳師古注,闕里,是孔子的舊鄰里,闕里就是闕黨。因此,闕姓封於闕黨邑,所在地應該是山東曲阜一帶。望族居於下邳郡,就是現在的江蘇省邳縣下邳故城。闕氏後人奉童子為闕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闕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風俗通義》載,闕姓以地名為氏,這是闕氏的主要得姓起源。闋是古代的一種建築物,通常建在宮殿、祠廟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裝飾用的建築物,能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勢力。闕氏原流可追溯至距今3700年前夏桀王時,各地《闕氏譜》均載:“本姓系關龍逢之裔。”史載:桀無道為酒池肉林,龍逢極諫,桀囚而殺之。龍逢遇難后,其裔孫歷經商、周兩朝,離夏都安邑沿黃河向東逐漸遷徙,在魯襄公後期,弁公才到達魯國曲阜縣昌平闕里(今山東省曲阜縣城內孔廟東側闕里街)。闕姓是以弁公為一世。弁公到達闕里的時間約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攜孔子(當時三歲)也到闕里定居,與我族為鄰。闕姓各地宗譜均認定闕弁為闕氏的始祖,從中可看出闕是以地名為姓。弁公定居闕里后,至10世安承,在漢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8年)時授車騎將軍,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欽賜下邳為我族食邑,闕氏族人遂占籍下邳。漢代下邳城址在今江蘇省邳縣城的東南。
闕氏向南遷的概況:26世闕宣在漢獻帝(190-219)時授下邳大守,后遷住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攜眷潭州赴任,為闕氏南遷江南之始。至52世仲仁號文山,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時署理泉州政務攜眷入閩,為闕姓入閩之始祖。南宋紹興時,辭官居龍岩城西門,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鋪天蓋地”形。闕仲仁曾孫懸慰,在理宗時任朝官。闕姓四代簪纓,樂善好施,德澤岩城,岩人尊稱我族為“闕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懸慰被賈似道誣陷,懸慰與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岩城慘遭殺戮。56世八史字四十郎,妣周、黃、游氏。黃妣生二子:文福、文政,游氏生三子:文興、文運、文祥,年幼居豐田嶺下而倖免於難。闕姓家族,在台北市南港區是屬於望族之一。堂號銓仙堂:明代安南縣縣令闕士琦上任幾個月以後母親就逝世了,他於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閉門讀書,寫書。著作有《銓仙草》、《闕野草》等。此外,闕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據《百家姓》)注:“闕氏下邳郡”。闕氏各支裔還有堂號,福州稱“三韓堂”,上杭、永定稱“邳州堂”,江西省樂安、永豐等縣稱“荊州堂”,泰和稱“敘倫堂”及“節高堂”,湖南安化、漣源稱“思榮堂”,廣東梅縣稱“追聖堂”。
【闕姓宗祠通用對聯】
〖闕姓宗祠四言通用聯〗才能著譽;刺史馳聲。――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明・闕津為龍南令,以才能著稱。下聯典指漢・闕翊官荊州刺史。
官居刺史;政播荊襄。――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荊州堂”堂聯。
侯封英尉;系出下邳;――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邳州堂”堂聯。
〖闕姓宗祠五言通用聯〗闕里家聲遠;荊州世澤長。――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荊州堂”堂聯。
〖闕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內侍名高宋室;編修望重明廷。――李文鄭撰闕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南宋高宗時宦官闕禮,淳熙末年提舉重華宮。孝宗死後,光宗因與孝宗不和,聲稱有病不出面料理喪事,大臣趙汝愚、韓惋胄請求讓嘉王趙擴(寧宗)繼位,闕禮人內宮請示慈烈太皇太后同意。后歷官內侍省都知、中侍大夫,從不倨功自傲,為南宋內侍中較有名望者。下聯典指明代湖廣桃源人闕土琦,字褐公,崇禎年間進士,官南安知縣,數月後因母親去世而離職。於是閉門著書,不想再做官,後來因為名望重於一時,又授以編修。著有《余仙草》、《蝌蚪詩》、《闕也草》、《郎當草》等詩文集。
〖闕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闕里家聲期勿替;荊州事業異維新。――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荊州堂”堂聯。
自古官聲傳漢代;於今政績溯荊州。――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荊州堂”堂聯。
績著南閩光世澤;庥揚東魯振家聲。――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邳州堂”堂聯。
〖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賜姓溯成周,風承闕里;家學傳曲阜,美顯昌平。――佚名撰闕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闕氏宗祠“邳州堂”堂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