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氏
分佈地區
郡望 武陵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義陵(今湖南省漵浦南)。相當於今湖北長陽、五峰、鶴峰、來鳳等縣,湖南省沅江流域以西,貴州東部及廣西三江、龍勝等地。東漢移治臨元(今湖南省常德市西)。天水郡: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西晉時移窒上?(今天水市),北魏時相當於今天水、秦安、甘谷等市縣地。武陽郡:隋代將魏州改為武陽郡,治所在貴鄉(今河北省大名東北),唐代又改為魏州。相當今河北大名、磁縣、涉縣、武安、臨漳、肥鄉、魏縣、丘縣、成安、廣平、館陶、河南滑縣、浚縣、內黃及山東冠縣一帶等縣地。太原郡:戰國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北魏時相當於今陽曲、交城、平遙、和順間的晉中地區。武昌郡:公元221年孫權分江夏、豫章、廬陵三郡置郡,治所在武昌。西晉時有今湖北省長江以南,嘉魚、咸寧、通山等縣以東和江西九江、瑞縣等市縣地。南陽郡:戰國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治所在今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漢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恭弘=叶 恭弘縣、內鄉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間地。其後漸小,隋初廢。龍述為山都長,山都是南陽郡的一個縣。
歷史來源
「龍姓」源出
龍(Lóng??)姓的來源因多涉及神話,故不可詳考,源出有七:1、出自黃帝之臣龍行。據《姓氏錄源》及《竹書紀年》所載,黃帝臣有龍行,黃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鄭)。是為河南龍氏。2、出自舜時納言龍之後,以官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龍氏,舜臣也,龍也納言(所謂納言,是當時一種專司出納,帝命的官職。)子孫以官職名龍為氏。因舜的活動地域在晉南地區,故此支龍氏出自今山西省境。是為山西龍氏。傳兩千多年至漢代,有龍勉,因仕從河北鉅鹿詔遷扶風京兆,傳四代有龍述,字伯高,龍伯高初任山都縣令,漢光武帝時升零陵太守,官於楚,家武陵.為武陵始祖.3、出自古代神話傳說,御龍氏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龍姓出自御龍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龍氏劉累(堯之後,因有馴化龍的本領,深得夏帝孔甲的賞識,被封賜為“御龍氏”)的後裔中,就有以龍為氏的。劉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師縣南,是為河南龍氏。4、出自古代神話傳說,豢龍氏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資料所載,相傳董父,已姓,精於飼龍,以畜養龍而被舜賜姓“豢龍氏”。其後代有以龍為氏的,是為湖北龍氏。5、出自西漢????地區有龍姓。據《華陽國志》所載,西漢時的????大姓中有龍氏。????郡,治今貴州省凱里縣西北。6、出自地名,以採食地為氏。春秋時楚大夫食采於龍(今山東省泰安西南之龍鄉),其子孫有以龍為氏者。7、出自其他源流和小數民族有龍姓:①據《北史》所載,焉耆國(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西南)、西域且彌(今新疆昌吉、瑪納斯二縣),其君王皆為龍氏。②小數民族中有龍姓。在我國苗、普米、哈尼、彝、侗、瑤、水等民族均有龍姓。
堂號
世師堂、八德堂、敦厚堂:三堂號皆源自後漢龍述,字伯高,為山都長官。馬援給他侄子一封信,勸他侄子學習龍述的兩句話:“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謹約節儉,廉公有威。”馬援稱這是龍述的“八德”。皇帝知道了,提拔龍述為太守,說他“堪為世人師”。經德堂:清朝龍起端著《經德堂文集》,他的書房叫“經德堂”。遺安堂:廣東粵中地區支派,包括廣州地區,佛山地區,肇慶地區,清遠地區等,最新調查,村莊二百多條,人口10萬餘,旅居海外的佔二成多,始祖龍近天,遺安堂來由;劉表向龐公曰;不享官祿,無以遺子孫,公曰;世人遺之以危,我獨遺之以安,未嘗無所遺也.故曰遺安.遺安堂字派;(見粵中龍氏族譜)。此外,龍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武陵堂”、“天水堂”、“納言堂”、“敦本堂”、“忠勤堂”等。
遷徙分佈
宋朝時期,龍姓大約有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後。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四川、江西、安徽,這三省龍姓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87%,其次分佈於河南、浙江等省。四川省為龍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西部四川、東部贛皖兩大塊龍姓人口聚集區。明朝時期,龍姓大約有12餘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後。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龍姓人口增長率超過全國人口增長率,這與西南其他民族龍姓的加入有關。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這兩省龍姓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佈於湖北、廣西,這兩省的龍姓又集中了14%。江西省的龍姓人口約佔龍姓總人口的44%,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江西為中心的贛、湘、鄂、桂龍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間,龍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人口的流動由北、西向東南地區遷移,四川和河南地區龍姓人口急劇減少,分別向湖南和江西地區遷移。當代龍姓的人口已近280萬,為全國第八十位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龍姓人口由12萬激增到280萬,增長了23倍多,龍姓人口的增長速度大大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這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龍姓人群的漢化有關。宋朝至今1000年中龍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貴州、湖南、四川三省,大約佔龍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佈於湖北、廣東、廣西、雲南、重慶,這五省區市的龍姓又集中了30%。貴州居住了龍姓總人口的26%,為龍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貴州為中心的雲貴川渝、鄂湘粵桂的兩大龍姓人口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龍姓人口由東南部向西部、西南遷移是主流,龍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龍姓在人群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黔湘桂、重慶大部、廣東西北、雲南南部,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7%,以上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9.8%,居住了大約49%的龍姓人群。四川、雲南大部、重慶北部、鄂贛粵大部、海南、福建西部、安徽西南、陝甘南端、蒙黑吉遼四省區連接地區,龍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2%一o.6%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17%,居住了大約34%的龍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