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氏
分佈地區
甘肅省東鄉,山東省泗水,山西省太原
歷史來源
閔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一位,人口約佔中國總人口的0.0002%。約26萬人。
「閔」源出
閔(Mǐn)源出有一:出自姬姓,以謚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庄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謚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愍字義相同,都有憐惜之意。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閔”為姓,稱為閔氏,世代相傳。
遷徙分佈
閔氏源於魯國國都――今山東濟寧曲阜。戰國時魯地先為楚國所滅、後為齊國所據。閔氏子孫散居山東。秦漢之際,因避亂、仕宦、謀生等原因,逐漸遷於今陝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時周大夫閔子馬封地隴西,歷兩漢四百餘年,為隴西望族。東漢中恭弘=叶 恭弘,隴西閔氏部分後人西遷山西太原,昌盛為太原郡大族。西漢光武中興,閔業因功受封為關內侯,子孫遂落籍於今陝西西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運動之一開始了,閔氏後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樣避亂進入今安徽、江蘇、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唐宋之際,逐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播遷開來。北宋年間,閔稱道出使高麗。后定居朝鮮驪興。宋末元初,有避亂進入今廣東者。明初,山西閔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甘肅、山東、河南、寧夏、北京、天津、陝西等地。明末,有沿海之閔姓渡過台灣海峽,播遷於台島,也有飄洋過海,遠徙東南亞及歐美各地。歷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區域更廣,今東北三省、內蒙、雲貴高原等地均有入遷,可謂開枝散恭弘=叶 恭弘,四處有籽。如今,閔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陝西為多。閔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一位,人口約佔中國總人口的0.0002%。約26萬人。
家族名人
閔損:(前536--前487)。字子騫,春秋魯國汶上人(山東濟寧),孔子高徒,以孝悌聞,以德行稱。為人持重少言語,言必有中。為費邑宰,有政聲。歷代追封“費侯”、“費公”、“琅琊公”、“畿聖”。世稱“篤聖”。
閔鴻:三國吳廣陵(江蘇揚州)人。仕吳為尚書。入晉,征不就。少美文才,有“南金”之譽。集三卷,佚。今存《親蠶賦》、《琴賦》、《羽扇賦》、《芙蓉賦》、《蓮華賦序》、《與劉子雅書》。
閔麟嗣:(1628--1704)字賓連,號橄庵。徽州岩寺鎮人(安徽歙縣)。明末清初學者、旅行家。喜遊歷吟詠,行跡中夏。每至一地,均紀游詩。編撰《黃山志定本》8卷(1卷為圖),集歷代黃山志書之大成,以體例精當,搜羅宏富完備著稱於世。另有《廬山集》、《古國都今郡縣合考》、《黃山松石譜》、《周末列國省會郡縣考》、《閔賓連悟雪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