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伍氏

伍氏

分佈地區

安定郡:漢武帝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武陵郡:漢高帝置,治所義陵,在今湖南省漵浦縣南。轄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后移臨沅(今常德西)。

歷史來源

伍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

「伍」源出

伍(Wǔ)姓源出有二:1.出自羋姓。為黃帝時大臣伍胥之後,以祖名為氏。據《玄女兵法》載,黃帝為部落首領時,其下有大臣名伍胥,其後代以祖名為姓,形成伍氏,伍胥就是後來成為楚國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時候,楚莊王有個寵臣叫伍參,是伍胥的後裔。2.出自回族中有伍氏。

得姓始祖

伍胥。後世有許多學者,認為伍姓是傳自春秋末期的楚國伍參,譬如,《姓纂》一書上所說的:“楚大夫伍參生舉,舉生奢,奢生尚、員,員字子胥,奔吳,其子又為王孫氏,奔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姓氏考略》一書,卻把伍姓的姓源,追溯到更古老的黃帝時代。該書是這樣說的:“羋姓,黃帝臣有伍胥,見玄女兵法,當為伍氏之始,望出安定、武陵。”依照這個說法,則是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伍姓的,至於楚國的伍子胥一家人,究竟是不是源自這位黃帝的臣子,由於文獻缺乏,歷來的學者皆無論證。然而,當年楚國伍氏究竟因何而得姓,史書上同樣的也沒有交代,因此,如果說楚國的伍氏是傳自黃帝時的伍胥,似乎也並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綜觀以上所述,伍之為氏,不管是傳自大約3000年以前的楚國伍參,還是源自5000年以前的黃帝之臣伍胥,其具有悠久的歷史,卻都是同樣的不容置疑。關於黃帝之臣伍胥,由於年代久遠,後世除了知道他跟一部《玄女兵法》有關連之外,其他事迹已不可考。伍氏後人奉伍胥為伍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伍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伍姓起源古老。傳說伍姓起源於上古時期,黃帝有臣子伍胥,他的後代非常興旺。其子孫後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為姓。春秋時,楚國有大夫伍參(伍子胥先祖),後代就以他名字中的“伍”為姓。這支伍姓起源於楚國的王族之姓羋姓。伍姓在梁國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梁國望。姓纂:楚大夫伍參之後。又姓氏考略:黃帝臣有伍胥,見玄女兵法,當為伍氏之始。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他們實際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伍子胥。民俗學家在仔細地研究了伍氏族譜后認為,儘管伍子胥出生在湖北,但是伍氏家族自古以來最早、最重要的發源地還是在湖南常德。在湘西地區苗族也有姓伍的人。伍姓是當今較常見的姓氏,分佈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1%,居第一百二十一位。尤以湖北、湖南、廣東多此姓,三省伍姓約佔全國漢族伍姓人口的64%(略)。

堂號

孝友堂:孝是指對父母孝,友是指對兄弟友愛。春秋時的伍員,字子胥,他的父親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國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聽信讒言,把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殺了。伍員逃到吳國,幫助吳王伐楚,一舉滅了楚國。當時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員就掘開他的墳墓,打了他的屍骨三百多鞭,報了父兄之仇。此外,伍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明輔堂”、“敦睦堂”、“務本堂”、“恩遠堂”、“安定堂”、“肇基堂”、“?魅√謾薄?“樹德堂”、“敦敘堂”等。

家族名人

伍 福:字天錫,明朝時臨川人,正統年間舉人,歷任咸寧教喻,陝西安察副使。伍福風格高邁,詩文典雅,兼工書法,編著有《咸寧縣誌》、《陝西通志》、《蘋野纂聞》、《三吳水利論》、《南山居士集》、《雲峰清賞集》。

伍庭芳:(1842-1922)字文爵,號秩庸,廣東省新會人。創中外新報,為中國有日報之始。留英習法律,為清修律大臣,草民刑律,開中國法律新紀元。武昌起義,首倡清帝退位之議,民軍推為議和代表。後歷任司法總長、代國務總理、外交總長等。陳明叛變,憂憤而卒。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