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百家姓 正文

陶氏

陶氏

分佈地區

河南濟陽郡,安徽丹陽郡,江西潯陽郡。

歷史來源

「陶」源出

第一個淵源:源於祁姓,出自堯帝繁衍居地陶,屬於以居邑名為氏。上遠古時期的堯帝,初居於陶(今河南孟南或山東定陶西南部),以制陶為業,官名“陶正”。后封於唐,為唐侯,故稱陶唐氏。他的子孫有以居地為姓者,相傳姓陶。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唐堯之後,屬於以職業技藝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和《姓苑》記載,堯擔任部落首領以前,曾在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一帶地方居住,以市面上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堯的後裔,有的以祖上職業命姓,遂形成陶姓。

第三個淵源:源於祁姓,出自商朝七族中的陶氏,屬於以職業技藝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篡》、《風俗通》記載,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為職業者。陶冶即熱指陶工與鑄工。原為掌握此項專業技術,役使奴隸的低級貴族。春秋之後,從事制陶業的庶民也有以“陶”技為姓,稱為陶氏。

第四個淵源:源於虞姓,出自舜之裔孫虞閼之後,屬於以官職名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篡》記載,相傳舜把部落首領禪位給禹后,禹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把禹的後裔封於虞,故舜之後為虞姓。西周初年有人名虞閼,是舜的裔孫,其父名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質器物製作的官職。虞閼繼承父職,仍為陶正,其子孫遂以官職名命姓,稱為陶氏。

第五個淵源:源於唐姓,出自宋朝唐谷避帝諱而改姓,屬於因謚改姓為氏。據史籍《宋史本傳》、《東都事略・陶谷傳》等記載,宋有陶谷,字秀實,?州新平人(今陝西彬縣)。原姓唐,為避晉祖(石敬瑭)名諱,改姓陶。其子孫遂相傳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

第六個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巴爾虎旗蒙古陶國渾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巴爾虎旗蒙古陶國渾氏原居內蒙古喀爾喀地區,因不堪遭受葛爾丹部族的迫害,率巴爾虎族萬餘人南下,遊牧於今河北張家口一帶。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清朝庭准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瀋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丹東鳳凰城、岫岩等地並獨豎一旗,稱蒙古九旗。后取原姓首字諧音漢字“陶”為氏。

第七個淵源:源於各民族變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滿族陶佳氏、托和羅氏、達斡爾族吐欽氏、古隆氏,以及錫伯爾族托庫爾氏漢姓均改為陶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瑤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民族均有陶姓。

得姓始祖

唐堯。上古聖帝。在其擔任部落首領之前,曾在今山東定陶西北居住,以製作陶器為職業,其地世稱為陶丘。另說堯帝少年智慧,十三歲時就助其兄摯帝治理天下,因功封在陶丘,十五歲時又改封在唐,所以史稱陶唐氏。堯開創了禪讓制,逝世后把帝位禪讓給了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舜。堯賢明民主,為世所敬重。後世子孫或以技藝為氏,或以封地為氏,稱陶姓。他們尊唐堯為陶姓的得姓始祖。二.各支始祖:陶河清:字漣漪,號景山。宋開寶時授應天巡捕,從曹彬破賊有功擢滇州刺史,宋建隆元年庚申八月十五子時生,宋明道元年壬申七月初九已時沒,葬寧邑七都五區羅溪寺對岸山喻氏屋后子山午向碑墓記。配:陳氏,宋開寶八年乙亥二月初一未時生,宋天聖三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午時沒,葬寧邑七都五區羅溪寺後山丙寅山申向。

遷徙分佈

陶姓的起源已有四千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戰國時期,陶姓逐漸南移到今河南蘭考一帶,后經繁衍發展,形成了陶姓歷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濟陽郡。西漢時,有陶舍、陶青出仕長安,而陶青功封開封侯,子孫世襲其職並家於當地。兩漢時期,陶姓人逐漸南遷於江蘇、安徽一帶,並在長江之南落籍,如東漢徐州州牧、溧陽侯陶謙即為丹陽人(今安徽宣城)。魏晉南北朝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河南、山東陶姓開始南遷江浙,而原居蘇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贛。此期在江南一帶湧現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東晉侍中太尉、鄱陽人(今江西波陽)陶侃,其後遷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詩人陶淵明即為其重孫。南朝宋孝昌相陶貞寶,晉安侯陶隆均為秣陵人(今江蘇南京),后經不斷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眾,子孫昌盛的局面,於是後世陶姓以丹陽、潯陽為其郡望堂號。宋朝以前,陶姓發展依舊以上述兩地為主源,在江南各地緩慢播遷,並有陶姓一支進入湖南。宋朝時,陶姓在北方得以發展,陝、豫、魯、晉、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帶狼煙四起,陶姓有播遷於湘、鄂、閩、粵、桂之地者。明朝初期,陶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北京等地,而兩湖之陶姓則隨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進而播遷雲貴高原。清朝時期,陶姓已廣布全國,並有渡海赴台,進而播遷海外者。故台灣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時期從福建遷移過去的。台灣陶氏出版社董事長陶宗翰:“這次回來能夠到我們陶氏的發源地來尋根,是一件令人很開心的事情,陶姓在台灣的分佈還算是平均,根據現在的統計,大概有一萬多人在台灣。”如今,台灣的陶姓人氏,大部分都居住在台北、新竹和彰化等地。如今,陶姓分佈以江蘇、上海、浙江三省為多,三省陶姓約佔全國漢族陶姓人口的23%。陶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六位的姓氏,人口約兩百五十六萬餘,佔全國人口的0.16%。   

家族名人

陶侃(259~334)晉代名臣,潯陽(今湖北省黃梅縣北)人,字士行,明帝時拜征西大將軍,都督荊襄軍事,平定蘇峻之亂,從軍40餘年,果毅善斷。在廣州時,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以勵志勤力。竹頭木屑,皆儲以備用。溢號恆;初為廣州刺史,每日搬運磚塊以鍛煉體力,為人忠順勤勞,時人比之諸葛亮。

陶弘景(452~536)南朝秣陵人,字通明。工草隸,好道術;齊高帝時,為諸王侍讀,梁時隱於句曲山,自號華陽隱居;武帝時,禮聘不出,然朝廷大事,無不諮詢,時稱為「山中宰相」;卒贈大中大夫,謚貞白先生。著述甚多,其本草集注一書,是將本草經依藥性與種屬重新整理而成。

陶潛(365~427)東晉潯陽柴桑人,陶侃的曾孫,一名淵明,字符亮,安貧樂道,嘗作五柳先生傳以自比,世稱靖節先生,詩名尤高,堪稱古今隱逸詩人的宗師。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安徽歙縣人,著名教育學家。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后,從事教育事業,推進平民教育運動,發表。中華教育改進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創辦曉庄學校、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學團、育才學校和社會大學,培養出不少革命人才。並幫助一些進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據地。民國35年(1946年)病逝於上海。終年55歲。著有《中國教育改造》、《古廟敲鐘錄》、《齋夫自由談》、《行知書信》、《行知詩歌集》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