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氏
分佈地區
1、平原郡,漢代設置,治所在平原(故城在今山東平原縣西南);2、武陵郡,漢代設置,治所在義陵(故城在今湖南漵浦南);3、沛國,西漢為沛郡,東漢為沛國,治所在相縣(故城在今安徽濉溪縣西北)。
歷史來源
「華」源出
華姓來源有三:1、出自子姓。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古今姓氏書辨證》、《廣韻》及《辭源》所載,宋戴公子正考父,正考父之子督,字華父,為宋太宰,殺其君殤公及其大夫孔父,厚賂齊、秦、魯、鄭四國,不能討,使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古未有生而賜族者,唯督以一時之妄,自立姓氏,後世因之。一說督父正考父食采於華(故城在今河南新鄭北),其後以邑為氏。2、出自姒姓。據《姓氏考略》所載,夏仲康封觀於西嶽,曰華氏。3、出自他族。清滿洲八旗姓愛新覺羅氏之後有改華姓者;清嶺夷十二地夷人頭目,嘉慶十三年歸附,十六年改流更姓住牧,芭蕉溝夷人為華姓;錫伯族華西哈爾氏,漢姓為華;今滿、蒙古、回等民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
華督,一作華父督,有說其字為華父,春秋時宋國人,宋戴公之孫。前七一零年,時任太宰的華督殺死大夫孔父嘉,奪其妻據為己有,然後一不作,二不休殺死宋殤公,並迎立公子馮為宋庄公,自任為相。后華督自立為華姓,後世子孫遂稱華姓,並尊華督為其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古宋國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所以講華姓源起於此應無疑義。自華督得姓而起,華姓在宋國便世代顯貴,名震天下。春秋時期見諸史冊之華姓近二十人,《左傳・正義》曰:“世本雲,督生世子家,家生季老,老生司徒鄭,鄭生司徒喜”。這一支乃華督之嫡出,另外名將華元乃華督之曾孫,華元父華御事曾任宋之司寇,從眾多華姓來分析,可以說此際乃華姓發展之高峰期。前五二二年,華姓家族由於當朝君主之處置失當而產生內訌,華姓家族由此而由盛而衰,叛臣華亥失敗后逃亡楚國,華費遂子華登因與華亥有勾連,而亡命吳國。另外,此際齊有華周,衛有大夫華仲,這些史實表明,春秋時華姓已播遷於楚(都今湖北江陵)、吳(都今江蘇蘇州)、衛(都今河南淇縣)、齊(都今山東淄博)等國。前二八六年,宋被齊、楚、魏三國瓜分,華姓漸有北徙山東,南遷安徽、江蘇者。漢初,華寄、華毋害追隨劉邦征戰有功,封為列侯,子孫襲爵,為沉寂近一個世紀的華姓重新增光添彩。兩漢時,華姓可以說遍布山東大地,並在山東平原一帶形成望族,另在今山東、江蘇、安徽間地的沛國也形成了華姓大族。新莽之亂時,有北方華姓避居今湖南漵浦一帶,與祖居此地之華姓相融合,後來昌盛為華姓武陵郡望。三國兩晉時期,華姓發展達到高峰,其中以平原郡的華歆家族為傑出代表,其人丁興旺,世代名家輩出,可謂光照史冊。永嘉之亂中,華姓避亂南遷於今江蘇、浙江、湖北、安徽等省。歷南北朝至隋唐,華姓在今江蘇、上海等地繁衍昌盛,並有一支華姓入遷福建。宋元兩代,華姓遍及黃河、長江、珠江中下游。明初,山西華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陝西、江蘇、安徽等地。歷明清兩代,華姓廣佈於台灣以及西南、西北、東北各地。如今,華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陝西、上海、吉林、江蘇等省市多此姓,上述四地之華姓約佔全國漢族華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堂號
:“武陵”、“華岳”、“平原”、“敦厚”等。
宗族特徵
1、華姓名人眾多,群星閃爍,自得姓以來,世代顯達,兩晉以前北方名人眾多,南北朝以後南方華姓顯貴,《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錄有華姓名人八十七位,數量之多比起排名一百位以前的姓氏來講,絲毫不見遜色。2、華姓在宋人編著的《百家姓》中排行第二十八位,從一個偏面反映了華姓在宋代時的顯達。
家族名人
華佗: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醫學家。精內、婦、兒、針灸各科,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為世界醫學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又首創五禽戲,後為曹操所殺。華嶠:華歆孫,華表子,西晉史學家。官至侍中。因不滿《東觀漢記》,乃撰《後漢書》九十七卷,記東漢一代史事,文質事核,有司馬遷、班固之風,如今已散佚。
華恆:華表孫,東晉大臣。娶晉武帝女,拜附馬都尉,後任尚書、穎川令。西晉亡,南渡。領國子祭酒,封苑陵縣侯,官至左光祿大夫、開府,身後無餘財。
華溫琪:宋州下邑(今河南夏邑)人,五代梁唐間將領。少從黃巢起義,巢敗后,仕後梁,官至齊、晉二州節度使。入後唐后,官至鎮國軍節度使,后以太子太保致仕,以固守稱勝。
華鎮: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官吏。神宗進士,官至朝奉大夫,知漳州軍事。平生好讀書,工詩文。有《揚子法言訓解》、《雲溪居士集》等。
華雲龍:安徽定遠人,明初將領。從朱元璋起兵,南征北戰,立功無數。洪武三年,論功封淮安侯。
華蘅芳:江蘇無錫人,清末數學家。致力於翻譯工作,譯出算學、地質學等書十七種,包括《代數術》、《三角數理》、《微積溯源》等,己著有《行素軒算稿》。
華羅庚:(1910―1985),江蘇金壇人,中國著名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