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曆數封建時代具有文韜武略的帝王時,有這麼幾句話讓人念茲在茲:“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毛澤東提到的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元太祖成吉思汗,都是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最有影響的人物。然則,就是這樣一些人物,卻也經常有一些匪夷所思的行為,如秦始皇和漢武帝對仙人之術的偏心,對後世那些欲求永生的帝王影響十分深遠。,秦始皇統一中國,功高蓋世。漢武帝把一個統一的大漢帝國推到了極盛時期,其文韜武略同樣非比尋常。他和秦始皇一樣,理想永生不老,祈求仙人之術。但比秦始皇愈甚的是,他對仙人術之外的其他種種方術,亦卜分熱衷,尤其是對五行術,更是情有獨鍾。,《史記•日者列傳》記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的是漢武帝有一天把京師的方士召到宮中,郎官褚少孫及太僕、待詔為郎官者同時被召。漢武帝把這些善於占卜的人召到一起,是要問一件事情:在未來的某一日,是否可以娶媳婦。於是,各家各顯特技,迎面推算起來。可是,各家報出的推算效果,卻是相互矛盾,莫衷一是。五行家說那天可以娶媳婦,堪輿家說不能,建除家說不吉祥,叢辰家說大凶,歷家說小凶,天人家說小吉,太乙家說大吉。為了證實自己說得準確,各家相互攻擊,相互揭短,併當着漢武帝的面爭得面紅耳赤。漢武帝聽了各家的意見,最後裁定說:“避諸死忌,以五行為術數學與易學起源
篤信方術的漢武帝
漢武帝是一個開明的帝王,尤其是在執政前期,執行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勵精圖治,勤政為民,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把漢朝推向了極盛時期。在頭腦文化方面,他雖然接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但並不排擠種種方術,而是“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史記•龜策列傳》),效果是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能夠自動為朝廷效力,才氣出眾的人則被委以重任,成為朝廷重臣。數年之間,“太卜大集”,具有一技之長的方士搜集於朝廷,成為那時的一道景物。,固然,漢武帝把那麼多的方士集中到京城,並不僅僅是要作為景物來看,而是要施展他們的
作用,哪怕只是形式上,或者是為了做給人看,他都需要藉助這些方士的氣力。那時,漢武帝正準備北伐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用武力征服不臣,清閑四夷,揚大漢國威。為了使這些戰爭更具正當性,同時也是為了鼓舞士氣,每當發兵之時,
他都要請方士通過占卜等形式,求取獲勝之象,博得一個出師征戰的好彩頭。將士們受到鼓舞和示意,心,理上已先佔有優勢,戰場上三軍用命,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因而經常是“猛將摧鋒執節獲勝於彼,而蓍龜時日亦有力於此”。以是,每當前方將士獲勝歸來,漢武帝既不惜重金犒賞獲勝之師,也不惜重金獎勵那些方士。有一個名叫丘子明的方士,所得犒賞極多,“富溢貴寵,傾於朝廷”。但丘子明之輩恃術弄權,既貪得無厭,又睚眥之怨必報,甚至於造謠中傷,效果遭破族滅門之禍。以至於宋朝的蘇老泉頗為感傷地寫道:“卜筮至神,人所諒而從者。導之善人,必諒而從之,蜀庄是矣。導之惡人,亦諒而從之,丘子明是也。賢人懼後人輕其職,使有如丘子明輩。故曰‘擇確立卜筮人’,謂擇賢也。”(《嘉佑集》卷七)從有關文獻紀錄來看,漢武帝迷信仙人之術,是毋庸置疑的。至於種種方術,漢武帝究競是出於政治需要而借用,照樣真的信託,確實欠好妄下斷語。作為一個政治家,漢武帝豈論自身是否信託,都要借重方術和方士的氣力,由於卜筮、五行、占星、堪輿等方術,在秦漢之前不僅十分盛行,而且照樣官方擇吉的主要手段,上自天子,下至臣民,都需要借重方術來證實其選擇的準確性和正當性。以是,朝廷稀奇設立認真占卜的官員,為軍國大事舉行占卜。夏、商、周三代各有自己的《易》可用於卜筮,選擇所謂的吉日良辰,同時另有許多可用於選擇的方術,如占星、堪輿、太乙、建除、叢辰、九宮、六壬、風角等等。到了兩漢時期,方術獲得了進一步生長,用於擇吉的方術已不下幾十種。關於這一點,只要看一看班固《漢書•藝文志》紀錄的方術類著作,就可以知道種種方術在西漢以前是若何的盛行和若何的主要了。漢武帝是一代明君,深知方術的價值與作用,以是對醒目仙人之術的方士和醒目占卜的方士都青眼有加,甚至不惜封贈高官厚祿。,不外,漢武帝事實是漢武帝,他始終以至高無上的權力左右和支配着那些方士以及方士所善於的方術,方士只不外是他手中的一顆棋子,需要往那裡擺,怎麼樣去擺,什麼時刻擺,全憑他的小我私人意志。面臨那時盛行的許多方術,他偏偏鍾情於五行術,以五行術為主,不是一時興之所至,而是他穩重選擇與權衡的效果。由於在那時盛行的種種方術之中,五行術是除《易》占之外最具理論色彩的一種方術,也是最為普及、最為盛行的一種方術。既最具理論色彩,又最為盛行,有普遍的群眾基礎,不以五行術為尊,豈非還要選擇那些純粹屬於雕蟲小技的方術不成?從這個意義上說,漢武帝的選擇順應了古代方術的生長趨勢,因而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xuanxue/ssqs/1110.html玄學五術以及易學發展的傳說
術數預測學與術數信仰變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