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正文

惟賢長老:孔子所說的“知天命”是指的什麼?,

改變命運的黃金法則---行善積德,

惟賢長老

問:孔子說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誰人“知天命”知什麼天命,“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到達一個什麼境界?

惟賢長老答:他誰人境界是世間法的境界。‘‘三十而立”立事業嘛,離不開功名利祿,這不是佛法的基本頭腦。佛法是要淡於世俗,主要是為眾生救魔難,不在功名利祿上講,這是有區其餘。

“四十而不惑”是對於人世原理確立起熟悉,曉得這個原理了。

“五十而知天命”呢?所謂“天命就是天道的循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萬物能夠生長離不開天道,而天道的中央就是仁愛,這是儒家主講的。只管說仁愛,但它是有局限的,佛法誰人慈悲好了不起啊!目的差異。《金剛經》頭一段就說明晰佛家的慈悲,比這個就高得多。

我是如何改變自己命運的,

“六十而耳順”,耳順是什麼?就是眼睛很清亮,耳朵很通達一些原理,就是自然的了。耳順就是自然對於這些原理不再疑惑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歲就更進一步了,就是由委屈到自然,自然的行動都不逾越禮貌了,這個就像我們佛家修行次第說到誰人七地菩薩、八地菩薩時一樣,七地觀空,他還委屈;到了八地觀空,他就是自然的了。無功用行,是一樣的原理,然則這個觀空與有的原理,不是儒家講的。也就是說,他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很自然的,有禮貌,有周遭,把人格提高了,是這個意思。

以是,這個原理與佛家原理對照啊,是在世間法內里。以《瑜伽師地論》中所講之“四種真實”來權衡,屬於世間真實,同時也通原理真實,雖然包羅這兩個真實,但進一步要煩惱障凈智所行真實、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那就辦不到。煩惱障要到達我空、人空,所知障要到達法空。煩惱障凈智是趣聲聞緣覺到解脫境界,所知障凈智是菩薩到佛的境界,他就辦不到這個,恰恰是兩碼子事。

摘自《惟賢長老答疑三百問》


-------------------------------------------------------

最有效改變命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