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正文

支中藏干

對支中藏干先賢早有規定,但近幾年來命理學者除四庫外均已不論支中所藏,論本氣,支中所藏是否不予考慮,並沒有人作出過實證,肯定者是傳統派,因而完全沿用傳統法理論命。看他們的實例多是需要時就用,反之不用。先賢作出藏乾的規定並沒有想到後人會向其挑戰。古人取用往往要取支中所藏,如此反而忽視了本氣的的作用,實際操作者又教條論命,實踐中屢屢不驗,這給否定藏干者以可乘之機,因而多數命理大師眾口一詞,實際上也就是憑想象而已。
當然,也應充分認識到古人在取支中藏干方面所遇到的麻煩,我也不打算站在維護哪門哪派的立場上論述支中藏乾的問題,同時也不能拿古人支中藏乾的錯誤就否定支中藏乾的存在,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筆者崇尚實證,因此我們用實例來檢驗誰是誰非。
論支中藏干我們不能不談支中藏乾的演變過程,首先我們來看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藏干表。稱表㈠
地支藏干:
子宮癸水在其中。子(癸)即子中藏有天干癸水
丑己癸水辛金同。丑(己癸辛)
寅宮甲木兼丙戊。寅(甲丙戊)
卯宮乙木獨相逢。卯(乙)
辰藏戊乙三分癸。辰(戊乙癸)
巳內丙火庚戊從。巳(丙庚戊)
午宮丁火併已土。午(丁己)
未宮己乙丁共宗。未(己丁乙)
申藏庚金壬水戊。申(庚戊壬)
酉宮辛金獨豐隆。酉(辛)
戌宮辛金及丁戊。戌(戊辛丁)
亥藏壬甲是真蹤。亥(壬甲)
此表―列自然我們有權利問:憑什麼這樣劃分?這樣劃分的依據是什麼?如果單就這個表論這個表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實際上它是從月支司令分野而來。也稱人元司事,五行用事,我們先看最初的也就是最原始的規定。
三命通會認為:表㈡
寅月己土先管七天,后丙火再管五天,甲木最後管十八天
卯月:甲九癸三乙十八
辰月:乙九癸三戊十八
巳月:戊7庚5丙18
午月:丙9乙3丁18
未月:丁7乙5己18
申月:己7壬6庚17
酉月:庚7丁3辛20
戌月:辛7丁5戊18
亥月:戊7甲5壬18
子月:壬9辛3癸18
丑月:癸7辛5己18
從以上可以看出,先賢這樣認為:每月之中先有前月之餘氣,後有本月的本氣,再有本月的生氣,如寅有前月丑之餘氣己,本月本氣甲,和生氣丙,卯月有前寅之餘氣甲,本氣乙,這一泄氣之癸連猜都無處猜想。辰中有前月卯之餘氣乙本氣戊及庫氣癸,其於仿此。其它古籍中也有歌訣:立春戊土五朝榮,十日丙火見初生,雨水之中甲木旺等等,這就是說寅月戊土先司令五日,后丙火管十日,再后甲木管十五日,管的天數不同,意思和表㈠相近,先賢對司令有多種看法,如《子平淵海》《三命通會》《命理詮真》《滴天髓闡微》,經過歷代變遷,及至張神峰將四正之月之泄氣去掉變成表㈢
寅:戊丙甲
卯:甲乙
辰:乙癸戊
巳:戊庚丙
午:丙己丁
未:丁乙己
申:戊壬庚
酉:庚辛
戌:辛丁戊
亥:戊甲壬
子:壬癸
丑:癸辛己
從表㈢可以看到,已經在向現代之表㈠過度,不對稱的地方在午中藏三干,古人認為土寄火宮,故而多此一干。
以上三表就是地支藏乾的原始起源和變遷。
實際上不管怎麼演變,或理論上說得如何頭頭是道,在實踐中不驗就不能應用,更談不上認可,多半處於一種尊古的心理,口頭上說說而已,理論上也不逆理,上月和下月都有個過渡期,不可能一厥而蹴,但如果我們認了真也不在理,任何月令一定都有個臨界點,沒有拖泥帶水的磨合期,寅月就是從立春的那一刻開始論寅月。卯月就是從驚蟄開始,依次辰月就從清明這一天開始,不可能立春以後還考慮有丑月司令的可能,若專究這些理字,用不着獨創,從古籍中就能找到說法。 如說木生在亥月旺是逢長生,說不旺是水冷土凍木盤屈,如果按現代人的說法只有符合常理才是正理,木生在亥子寅卯月都不旺,生在巳午月才旺,懂得陰陽妙理的也會拿起陽生陰死的法則說乙生亥月為死地,這些理不用爭論,你就看看這些人自己是否在應用乙生亥月死地不旺否。
從以上三表中可以看到藏乾的來歷:最初是規定月令用事的,以後才有了支中所藏,但以月令用事論日乾的旺衰是個錯誤,而論其支中藏干卻不能否定,這是一個歪打正着的演變過程。
至於實例這裏就不舉了,因為函四中有了系統的例示,本書不管哪章節均不涉及函授教材。在此只提醒人們支中所藏應當關注,但以本氣為主,誰如果否定支中藏干,那誰就一定算不細,算不準。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