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正文

五行密碼中看一個人的性格

五行密碼中看一個人的性格


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成長的背景不同所以每個人的性格也各有差異,很多東西都是與生俱來的,例如我們出生的家庭,我們的父母,我們所接受的周圍的環境,這裏也包含着一些五行關係,今天我們就從五行密碼中看一個人的性格。

 


    五行之說
    陽木性人:仁德、有主意、能忍辱、有擔當力、正直、有良心;端正、能立、建功作德、能受氣、不動性(不耍脾氣),能立萬物。
    陽火性人:明理、溫恭謙讓、舉止合度大方、守禮守分、不爭不貪、謙虛、神足,是陽火,真火性人能明,是神的根,知禮達時,聰明過人,能化萬物。
    陽土性人:信實、穩重、實作實行、忠厚、寬大、誠實、信人、心大意大,能容能化、勤儉樸素、篤行道德,知因果,了循環,能生萬物。
    陽水性人:人有智慧、性柔和、心靈手巧、擅精藝術、清靜、平和、悠閑、儒雅、肯低矮就下,能認不是,認不是生智慧水,能養萬物。
    陽金性人:有義氣、擅交際、豪爽活潑、敏捷果斷,活潑、靈敏、知人好處,會找人好處,人情圓到、有義氣,緣大,遇事迎刃而解,能創萬物。
    陰木性人:好抗上、不服人、寧折不屈、好說酸話,直硬、傲慢、做事不許人駁辯,多不孝,好生怒氣。
    陰火性人:急躁、好爭理、喜誇張、好虛榮、愛面子、拘緊、務外表,做事荒唐、貪而無厭,貪名、好高愛好、做事虎頭蛇尾、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暗啞疔瘡。
    陰土性人:固執死板、蠢笨蠻橫、心小量窄、疑心特大,好怨人、拙笨。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遇事退縮、多憂多慮,好煩人,懶惰、退縮、邋遢、無力。
    陰金性人:殘忍嫉妒、虛偽好辯、輕狂、巧言令色、笑里藏刀,好惱人。好分辨、嫉妒心重、好惱人。

    金性人
    金性人面形長方,色偏白,顴稍高,唇薄齒利,身段苗條,眉清目秀,舉止輕靈,氣度活潑,說話聲音響亮。生氣時面色蒼白。金性分陽金陰金,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金性多虛假,好分辯,喜變更,虛妄不實,咀甜心苦,好冷笑,習於諂媚。更為甚者,殘忍嫉妒,巧言令色,笑里藏刀。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聞人過,好言人短,刻薄寡恩,得權在位,便能亂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則父子責善,夫妻寡義,分崩離析。
    陰金多惱,惱的表現:
    1. 對環境不滿意,但又難以擺脫的心理狀態。
    2. 看不上的人,還躲不開;孤芳自賞,“患人之不己知”。
    3. 瑣事纏身,嘵嘵不休;或事不遂心,說不出,道不明,處於自我折磨的心境。
    4. 處事虛偽,但又露了破綻時的心情。
    5. 惱的特點:多出於嫉妒,好表現小動作。
    陰金內存,好惱傷肺,氣喘咳嗽,咯血,甚則肺癆、肺癌以及各種肺經疾病,這便是受陰金之害。要想愈病,必須化陰金為陽金,生出義氣,遇事多想人之好處。
    陽金即是真金,主義氣,性豪爽,善交際,善言談,活潑開朗,敏捷果斷,取人之長,知過必改。危難不避,勞怨弗辭,見義勇為,見得思義。所以鳳儀先生說:“金是分清的。”善於判別善惡是非真偽。古今成大功的奇才義士,光彩人物,多屬陽金之功力。
    陽金的核心是一個“義”字。古人註釋:“義者,宜也。”即應當的意思。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意思是說仁是人之本心;義是人之正路。善惡、是非、真偽,都是用義字來判斷。義的另一個含義是“義氣”,即為了他人,或公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古人極贊有大義的英雄豪傑,稱為“大義參天”。可見仁人義士的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何等崇高!
    義的精神實質是“無我”,放棄小我,而成就大我。歷史上“捨身取義”者,不乏其人。義與仁字或忠字常常連用,稱“仁義”或“忠義”。具有此種高風亮節的人,可謂人類中之精英。
    具有陽金性的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善於取人之長,鳳儀先生說:“找好處是真金。”心中常存他人的好處,自然會生出義氣來,才能與人溶為一體。否則常存他人的缺點,便是集聚陰氣,不僅徒增煩惱,且有害身心健康。老子說:“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意思是說,你善良我用善良之心對待你,你不善良,我也以善良之心對待你,這樣,我的德性就增長了。其實,不僅從好人身上找出好處,更要從劣人身上找出好處來,這正是撥陰取陽,以義用事。
    陰金的根子是“分辯心”。好計較小事,過分地着意利害得失。更為嚴重的是不願意讓人指責缺點,常常進行辯白。它與辨別是非,分清善惡的心理是不同的。分辯心是一種不老實的表現,不願暴露自己的過錯,為掩蓋缺點而進行分辯。惟恐被人割掉他身上的“毒瘤”,所以惱氣常存。不論對誰,都不能推心置腹。這種心理在某些人身上是根深蒂固的,習慣把責任和過錯推到別人身上。由於這種心理的發展,便可產生說謊、嫉妒、虛偽、欺騙,甚至出現奸詐、兇狠等等惡劣行徑。以高質量的要求來講,分辯心是人我溶為一體的死敵。
    分辯心是自私心膨脹的產物,其深層常常包藏着禍心,發作起來,危害極大。有時外面偽裝的很巧妙,不易被人們識破。
    瑣碎好叨咕的人是分辯心的異化狀態,由於好看別人不對(看不見自己的不對)的心理發展變化而形成的。
    欲變陰金為陽金,必須從分辯心的萌芽時期下功夫,多找人的好處,否則待到成熟之後,才想改變就困難了。

    木性人
    木性人的外表,面長瘦而露骨,上寬下窄,色偏青,身材細高,肩背聳直,腳步高壓有聲,語音直而短,齒音重,氣度軒昂,生氣時面帶凶氣,多現青色。木性分陽木陰木,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陰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性多偏激,執拗頑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毀謗,掘人隱私,好抗上,寧折不彎,不愛接受意見,做事不許人反駁,器量窄小,不耐激觸,難成事功。在家庭多虧孝道。平生遇事多難,常不如意,因之怒氣填胸,愈形乖戾。
    陰木好怒,怒的表現:
    1. 受人壓制,到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竟氣得渾身發抖,一旦暴發,便燃起怒火,甚至一試決鬥,後悔莫及。
    2. 人之所為,違背己意,大發脾氣。
    3. 見事不合理,出於氣憤,打抱不平。
    4. 不滿情感,發泄於外,有時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慮後果。
    5. 怒的特點: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往往干出無法挽回的蠢事。
    陰木內存,好怒傷肝,肝氣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脹,頭迷眼花,兩臂麻木,四肢無力,耳鳴牙痛以及中風等。這便是受陰木之害。
    要想愈病,必須撥陰反陽,化陰木為陽木,生出仁德、愛人愛物之心。
    陽木即是真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有擔當力,敢做敢當,好生惡殺,公而無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從,有定見。處事不諂諛,行為端正,能忍辱。所以先生說:“木是能立的”。常存悲天憫人之心,化俗救世之願,捨己為人,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皆俱陽木之性。
    陽木的核心是一個“仁”字,它體現了天地的好生之德,正如果木核中之“仁”,具有生生不息之機。“仁者愛人”一個人常存仁德之心,便可心性清明,身體安和,少私寡慾,常樂無憂,既無嗔怒之侵,又無物慾之累。因為仁者不看他人過錯,他人有過錯,則發出憐憫心,他人有優點則生出讚美心。孔子說:“仁者壽”,正是指此類人而言。所以先生說:“有真木才能有真仁德,才能成道。”
    陰木性的根子是“不服人”。在家庭里常存不服之心,好說過頭話,則家庭很難和睦,易形成夫妻反目,父子不和。在群體里,互不服氣,則必然有失團結,嚴重時可引起毆鬥,甚至兇殺。家庭內,鄰裡間,以及社會上,此種慘狀,並不少見。其實原本可以避免的現象,卻不時發生。歸根結底,無不是由於一念“不服”所引起,由於不服,引動暴怒,發展到毆打,最終導致兇殺。由此看來,一念不服,卻含藏着可怕的殺機,所以陰木性人一生多難。
    先生說:“不服人的人,他的心境,好像被人綁着似的,能服人,就鬆開了。”殊不知這種“被綁着”的不服心理,一旦把勁憋足了,必然沖斷繩索,其“爆破力”足以釀成一場大禍。所以必須用陽木的仁德來照化粗暴的陰木。

    水性人
    水性人的面形多肥,漫團,下稍寬,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動遲緩,語音慢而低,喉音重,氣度和藹。生氣時,色發暗。水性分陽水陰水,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水性人,多愚魯,好煩悶,遇事退縮,習慣邋遢。行多迂闊,多憂多慮,自卑自棄。好包屈,喜生回頭氣,優柔寡斷,缺獨立性,進退失據,處事失機后時。一生多受氣。
    陰水多煩,煩的表現:
    1. 窩囊苦悶,自卑退縮的心境。
    2. 隨不上大流,別人嫌他慢,他反嫌別人急。
    3. 不合群,人家看他無能,他自己煩悶,最不喜歡看不對他心的人。
    4. 性緩慢,失機后時,好後悔,猶豫不定。
    5. 煩的特點:自我封閉,人我思想感情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陰水內存,多煩傷腎,腰酸腿疼,腹痛,虛痿腎虧。好生悶氣,氣落轉寒,患疝氣鬱結等病。欲好病,必化陰水為陽水,多認不是,撥陰取陽,要有自知之明,生出柔和智慧。
    陽水即是真水,活潑自然,隨遇而安。沉穩雅靜,智慧巧思,和萬緣而不變。恬淡虛靜,涵養力強,功成不居。真水主智慧,性柔和,智慧之光,無處不照,所以鳳儀先生說:“水是周遍一切的。”古人淡泊明志,必寧靜致遠。中外發明家,多為陽水之功能。
    陽水的核心是“智”。孔子說:“智者樂水。”朱熹解為“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孔子是大智者,當然樂水。至於常人,通曉世俗的知識技巧,善於社會中的營生應對,這是世俗的智慧;如能了解宇宙及眾生苦樂的根源,曉悟人生了脫生死的原理,並能付諸實踐,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知而不行,並不是真智慧。
    正如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智慧越高,越不顯露,故曰:“大智若愚”。其實,不是有意地不顯露,而是智德的本身就是柔和謙下。先生說:“真剛必至柔。”又說:“水能托地,能包天,萬物的生長,日月的光明,都是水助的功。”這正是利萬物而不爭。水主柔和,能托底就下,和萬緣而不變,功成不居,所以虛靜自然。
    陰水的根子是煩。煩者必自我封閉,常行自我折磨,內心世界很少與人交流,孤立自己,活得很不輕鬆。許多情感不得外泄,就必然關在心裏,所以陰水性人憂煩思慮,陰氣下凝,有傷腎水,多患腰酸腿痛病。
    另有一種過分乾淨的人,已形成潔癖,在他身邊的人,稍有不潔,或環境有一點污垢,他便煩的不得了。在他身上的煩氣,要比別人多出幾倍,處處不順眼,事事不對心,煩人傷腎。所以常言說:“乾淨過分的人,到老年多得埋汰(骯髒)病。”因為腎與膀胱相表裡,腎水受傷,便溺失禁,再加下肢不利,怎能不得埋汰病,這樣他就要變煩人為“煩己”了。
    鳳儀先生說:“認不是能生陽水,認不是有無窮之力。”只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真認不是。

    火性人
    火性人,面上尖中寬,多豐滿,色偏紅。走路搖擺,行動急速,說話聲音尖多破,舌音重,毛髮稀疏,氣度岸然。生氣時,面紅耳赤。火性分陽火陰火,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火性,急躁多貪,喜虛榮,好誇張,行多狂妄,奔高貪好,爭名逐利。外明內暗,見人不見己,知進不知退,得理不讓人。常以屑瑣細故,致使全家不歡。欺負老實人,吹毛求疵,好爭理,喜奉承。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富貴。做事虎頭蛇尾,態度拘謹,行多過失,屢改屢犯。老年多昏饋。
    陰火好恨,恨的表現:
    1. 個人利益被傷害,氣憤得不到發泄時的心情。
    2. 內心潛藏着不滿,伺機報復;滿足不了私慾,便耿耿於懷。
    3. 自尊心受到傷害,一有觸動,便引起憤恨的火焰。
    4. 愈得不到發泄,埋藏在心底里的禍源愈強烈,一旦爆發,便可釀成大禍。
    5. 恨的特點:隱而後發,一發便易引起狂濤巨浪,往往存有預謀。
    陰火內存,恨多傷心,心跳心慌,頭暈目眩,驚怖不眠,甚者神經錯亂,顛狂譫語,暗啞疔瘡危及身命,這是受陰火之害。
    要想愈病,必須化陰火為陽火,以辭讓為心,責己達時。
    陽火即是真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達理,溫恭安祥,守禮守分,文采節制,表度有章,聰明謙讓,舉止大方,事無巨細,考慮周詳。能高瞻遠矚明理達時,有“無入而不自得”之象。所以先生說:“火是撥正的。”古今創製大經大法的偉人哲士,皆是陽火性的功能。
    陽火的核心是“明理”。不明理就等於在黑暗中走路,隨時有落進陷阱的危險。先生說:“世界是個萬迷陣。”財色名利,權勢地位,以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其誘惑力是非常強的,一旦失足,陷入其中,便可斷送了個人的一生,悔恨莫及。只有明理的人,才不會被這些奢侈繁華,撲朔迷離的假像所迷惑,所以“明理”是黑暗中的明燈,它會指示人們走一條永無懊悔的坦蕩之路。處事通情達理,為人光明磊落。明理者自會達時,達時者當能契機。
    陰火的根子是“爭貪”二字,試看古今中外,有多少惡貫滿盈、身敗名裂的人,不是被爭貪二字拉入陷阱而走上絕境的呢?想當年,他們又何嘗不是手握權柄,富甲一方的耀眼人物?貪財者往往不擇手段,無不損人利己,以私害公。原來,貪得無厭,慾望無窮,是陰火的特點,而爭功爭理是陰火的本能。鳳儀先生說:“爭理火就外攻。”既傷人又害己,傷人則是由於爭理,破壞了人我關係;害己乃是覺得自己有理,錯在對方,心中過不去,想不開,耿耿於懷,無明之火上炎,心臟必然受病。爭功的人,多因私心膨脹,名利第一。其實,越是爭功,越會降低自己的價值,不但敗壞聲譽,且染污了心靈。所以先生說:“為自己爭功的,正是敗德敗道之苗。”
    黏滯性是陰火的又一特點,遇物黏物,遇情黏情,情牽物累,不能自拔,必以真火方能斷之。先生說:“真剛就是真火。”  先生說:“人得知進知退,若打算化火性,一退就化啦。若一味的前進,哪能化火。”

    土性人
    土性人,面容豐厚多方,色偏黃,背隆腰厚,唇厚,手背厚,行動穩重,語音寬宏,唇音重,氣度沉穩,生氣時面色發黃。土性分陽土陰土,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土性人,固執呆板,樸拙,思想單純,蠢笨蠻橫,心小量窄,近於愚直,易上當受騙。不開通,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語,好生怨氣,疑心特大,無中生有,以假當真。一生多累。
    陰土好怨,怨的表現:
    1. 受欺侮或受壓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狀態。
    2. 事情沒做好,受斥責,內心委屈。
    3. 吃虧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
    4. 事不遂心,埋怨別人。
    5. 怨的特點:含而不露,忍而不發,不傷他人,傷自己。
    陰土內存,怨氣傷脾,脾胃軟弱,膨悶脹飽,胃寒腹痛,上吐下瀉。消化不良,食慾減退,重則噎膈轉食,有傷元氣,中虧氣短,或氣淤氣窒。
    要想愈病,必化陰土為陽土,明因果,生信實,法自然。
    陽土即是真土,是土之本性,信實忠厚,篤誠淳樸,寬宏大量,能容能化,勤儉樸素,克盡職責,舉止穩重,言行一致,為人謀而忠,與人交而久。所以先生說:“土是存良心的。”對奇才異能,可兼收並蓄,厚德載物,為成功之母。
    陽土性的核心是一個“信”字。信是諸德之根本。沒有信字的人,在人群中是立不住腳的。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佛家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鳳儀先生說:“人必有大信力,才能得道。”可見“信”,在為人處世修道立命中是何等重要!
    人們為了一種理想而奮鬥,或對某一宗教的信仰,其信力是非常重要的。信的勁頭越足,其感情越強,則所產生的力量便越大。如歷史上“李廣射虎”一事,便是說明信能產生力量的最好實例:西漢將軍李廣夜間行軍,忽然發現前面山角下有一隻老虎,他拿起弓箭,使盡全力射了過去,一箭射中。兵士們走近一瞧,原來中箭的不是老虎,竟是一塊大石頭,而且箭陷得很深,拔都拔不出來。李廣過去一看自己也納悶起來,石頭怎麼能射進去呢?他回到原地,對準那石頭又射了幾箭,卻再也射不進去了。怎麼回事呢?原來第一次射的一箭,絕信是老虎,所以產生不可思議的力量,後來知道不是老虎了,沒有那射殺老虎的感情,所以就射不進去了。這充分說明信是力量的源泉。它們的相互關係是:信――感情――力量。所以在信仰的對象確定之後,便實實在在的信。信而不實,等於不信,就不會產生明顯的效應。信有幾種不同的層次:
    淺信,即半信半疑,待他信仰之後,沒見到任何利益,便不信了。
    深信,認為自己所信仰的是一種真理,絕無反悔,如樹之根深,大風雖然可以搖動,但是吹不倒。
    真信,是陽土的本質,與所信仰的對象,已打成一片,成為一體,中間毫無間隙,雨打不透,風吹不進,已將信仰體現在實踐中。生命的性質,被所信仰的對象所融化。所以具備信德之人,言行一致,心口如一。然而其信必為正信,而非迷信才是。
    大地厚德載物,萬物土中生,因其寬宏大量,容而能化,所以陽土的景象,是大大方方,平平和和,自自然然。
    陰土的根子為“怨”、“疑”二字。“怨”是五毒(恨怨惱怒煩)的總根,“行有不得者”皆怨人,從不責己,所以不僅人際關係不和諧,且諸事無成。怨氣就是陰氣,越怨人,陰氣積的越多,五臟六腑被陰氣所薰蒸,豈能不病!
    狐疑之心常存,對人便不能以誠相待,常常無中生有,處處提防他人,在家庭則夫妻失和,在社會則孤立自己,其心境難得平靜,總是自我煎熬,痛苦不堪。必把懷疑變為信實,心裏徹底放下,撒手落地,相信因果,才能化陰土為陽土。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