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正文

談談命學的思想要義

 談談命學的思想要義


  命學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思想。其中包含有很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社會觀。學命不僅僅去學習斷命技巧,更要領會其命學思想,我理解的命學思想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知命,二導人,三求真。

一、知命。孔子曰: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可見知命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境界。知命有兩方面的內涵:一是認識自我能力的限定:二是平衡自我心態的支點。

  認識自我是最難的,年少時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充滿各種理想和幻想,很難認清自己;中年時得名獲利,享有社會地位,賺到十萬想得百萬,升到科級爭着處級,自我慾望很容易膨脹,有人因貪慾過度而身敗名裂……;老年時往往經過人生的許多曲折,回過頭來審視自己,才會悟到自己的人生不由自己去支配,冥冥中有“命運”的存在,故五十方能知“天命”。孔子五十知命後學易,而易經對人生命運早有解釋,我們為何不早一點知命,不就可以少走一些彎路,達到更好的人生目標嗎? 所以認識自我就是明白自己一生能幹什麼?能實現什麼目標?現在處於何種境地?下一步該做什麼?試問世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理解自己呢?多數人都在盲目和茫然之中,這容易產生兩個極端,一個極端走向自我意識和慾望過份膨脹,導致貪慾、佔有、狂妄等極端行為;另一個極端走向自我意識和慾望過份消沉,精神頹廢,意志消沉,不思進取,碌碌無為.知命能從思想上避開這兩個極端,不生過頭念,不做過頭事,順應其命運規律,一方面可以認清自己的能力和命運的上限,達到功成身退和知足常樂的人生理念和心態.另一方面在命運低迷時,知曉何時會有轉折,機遇在哪裡,不妨先韜光養晦,積累力量,奮發圖強,蓄勢待發,化失敗為動力,產生积極的人生信念,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知命是人生智慧,而且是很高境界的人生智慧。芸芸眾生,無論地位高低,能力大小,總有些無法解決的問題,總有些無法做到的事情,總有夠不着的、達不到的、無可奈何的,一句話,總有限定,總有失敗,總有不如意。只有知命之後才可以平靜安然,接受那必然到來的最後結果和最後事實,不一味患得患失,耿耿於懷,在精神上超然於既有的成敗,達到“君子坦蕩蕩”的境界。

二、導人。在孔子的時代,可能還沒有預測人生命運的辦法,知命只能是一種人生理念,自唐代發明子平術后,四柱測命已經可以較為準確地把握一個人的命運規律。測命術使“知命”理念變成現實,有少部分人掌握這種方法就可以為人預測。按說為人測命,指點迷津,應該是一種很高尚而受人尊敬的行業,實際上無論哪朝哪代都被視作是下九流,同江湖耍把式賣藝一類,至如今並沒有什麼好的改觀,這是為什麼?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因為有大量不懂命學的人為混飯謀生,看相算命,他們採用的辦法只是察顏觀色或用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話蒙哄他人,這不僅敗壞了命學的聲譽,也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命學的研究與傳播存在許多問題,命學古籍良莠不齊,今人的著作多數是胡編濫造,造成許多命學愛好者們學而無成,對命學喪失信心,最終使命學的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其實命學是一門高層次的預測學,更多的人掌握它只能對社會有益,困為命學實測的意義在於導人,命理師的職業使命在於為人解惑,指人迷途,開人心懷,化人恩怨,勸人守法,促人奮進。凡隨《卜文命學》學命的易友,不僅要有精湛的預測技術,還要領會命學之思想,維護命學之聲譽,只有這樣,才可能使命理學走向更高的層次。

三、求真。常常有人把四柱推命當作“封建迷信”和“偽科學”加以批駁,我們如何證明自已所學的東西不是“封建迷信”?又如何分清“偽科學”與命學的區別?因為命學所講的內容都無法進行物理實驗,誰也看不見摸不着,怎麼知道它是真的?解決這些疑問必須先理解整個易學的思想,我在《命理指要》的導言中己經有詳細的論述,易學與命學之真首先是因為它的世界觀很科學,《經》曰: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也就是說易經不承認有超自然的鬼神存在,只認可天地萬物的變化是一種自然規律,命運的變化也是一種天地變化規律作用於人的結果。而一切“偽科學”和“迷信”的東西要麼宣揚神靈的存在,要麼標榜自己就是“神”。我們學易者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信易就莫要去信神,因為兩者是互不相容的,信易也不要輕信那些神符、改運、轉世、超度、驅鬼之類的法術,因為真正能作用人、影響人的除了天地萬物之外,那就是你自己了。最高級的易經方法也只能是在一定的時空內合理應用宇宙的能量,而決不會影響改變它們。 只有真的東西才能讓人信服,我們有理由相信,21世紀中華古老的易經及其預測術通過我們的努力而發揚光大,為人類文明的推進做貢獻。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