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
命理的道與德道也就是元,是元始的理論觀點,成性、存性(保持性的存在,“成性存存”)這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性在於古代中的 主要理論點,性就是道的體現,成物的形成離不開性和情的作用,也是認識道之本義門戶(道義之門)。所以《禮記、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道不是德的全部體現,我們現在知道的修道之人,是必須要以修為前提,也就為成為教,在教之道,也就是要以道為根本。
天命,是天氣構成物的性所賦予的生命體,氣能決定性。性轉而體現天命,所以道也是統率萬物的性的主導者,修德悟道就是對於天命的參悟和理解,進而對百姓進行教化。道、氣、性命是一個綜合體。
氣是如何決定性而來論立命?《說卦傳》說: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其中有註解說:命者。生之極,窮理則盡其極。觀物內篇說:所以謂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謂之性,天之性也。所以謂之命者,理、性的結合體。所以能通解理、性者,非道而何。由上可觀,命是什麼?是生的極限,也是性的延續極限。這個命是我們的生命,也是我們的命運,是人生存發展的必然過程。命由性體現,性由道體現,道由天體現,這樣就構成了天性之間的關係。天氣成性,地氣成形,這就是一個理的存在,決定性的是理,決定理的是氣,決定氣的是道。這樣形成一個氣場的作用理論。
性也就是人性的精神面貌,精神面貌由氣的作用體現出來,我們知道,氣分陰陽之體,性也分剛柔之德,氣的不同組合,形成了性的不同分別,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過程,順此,和順道德,也就是順道致合,成為德的體現,這就叫做天人合一的道德觀,天人合一也就是人與自然的紡一體。
所謂的窮理盡性,就是認識自然觀的理,以性來體現,這就是人生的命運觀點,性也就是德的體現,心性概括起來,也就是仁、智的體現,仁為仁德,知為智慧,當仁德和智慧互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形成了君子與小人的分別,君子是什麼,是賢者,有智慧者,小人是什麼呢,小人是缺少理性的的表現,往往是一種草率的行為,心和性,精和神這幾種物質,構成了人的一種精確度態,這種狀態就叫做場的作用,也就是俗稱的五氣(陰陽五行)。因而我們中華民族的儒家思想最為注重的也就是心、性、情、和精神的結合統一。
從以道德理論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的大智者們以道德的觀念釋放為性、情兩種重要理論,預測命運的關健手段也不外於體現萬物的性和情的結合,萬物篇說:理可盡,物不能窮。這個窮是無的意思,物是性,理是情,物理就是性情的統一體現,窮理而知性。也就是說明我們預測方法不能脫離一個理字,理是天理,物理,理論,推理,也是一種手段的體現,理由人設定,物由天設定,理可性盡,但物是不能盡的,物盡則宇宙盡了,這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命運觀,當我們能掌握了性、情、物、理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掌握了天道觀,這就叫做天命。也是道與德之間的關係。
@-------------------------------------------------------@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