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八字 正文

知命與創運

 知命與創運

  命與運一直是千古以來爭議頗多的話題。有人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好壞但憑自己 作主;也有人認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眾說紛紜之下反而不能靜氣虛心來看 待命與運的實質內容。

「命」能不能改

「命運」到底能不能改變? 這個問題要追溯到兩個基本核心:
一、 自己的命運是否為自己 的選擇?
二、談改變命運時是否要先界定社會價值範圍?
  如果沒有先探究這兩個核心,談論 命運就很容易天馬行空而無邊無界。 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自己的生命絕對不是自己的選 擇」。在自然狀況下,我們出生為男或女、出生在哪個國度地區、出生時父母兄弟姊妹可能 是誰、長相特徵、健康特質之遺傳....等,都不是我們出生前所能事先加以選擇。既然如此, 生命本身就有很大的部分是既成的事實,在自然狀態下是無法改變的。這就是「命」的無奈 與神奇。 生命漸漸成長便開始對自己與環境產生社會價值性的比較,甘苦成敗、窮富貧賤、 高下前後、善惡美醜、聰慧愚笨....等,都是比較下產生的社會價值觀,具有相對的概念,而 不是絕對的事實。一般人通常把相對的社會價值觀與既成事實的命混為一談,不知道要將主 客位置分開探討,想不通時便以「自大的人定勝天」或「迷信的宿命論」相互指責,蒙蔽了 自己對「命運」應有的認識。

如何知命、創運?

  我們的祖先不乏有智能的人,他們以「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的概念來 闡述人類生命體運行的不變與可變因素,既不流於宿命也不落入自大而誤以為什麼都掌握在 自己手上。可惜子孫不賢遺先人羞,我們無法用心理解先賢的人生哲學,反而處處誤用誤解。

知命---認識自我

一、如前所述,「命」的形成並非生命體本身有意識的選擇,出生在富家的孩子與出生在貧 家的孩子,要維持自然生存,基本需求上並無太大不同,除非加入社會價值觀才有所謂「好 命」、「歹命」之別。好命的孩子早年成長過程受到的呵護照顧較多,歹命的孩子卻只得默 默接受環境裏面一切的不足、困苦。試問有哪一位十歲以前的小孩能「掌握」或「改造」他 們的命?「命」絕對是天定的。 人會漸漸的成長而有比較的社會價值觀。出生貧困的歹命人 雖然不得不接受主觀上既定的命(如父母早年離異、天生五根不全、性別、出生之國度、家 庭....等),卻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改變客觀、相對價值下的處身地位,這些方法就是二運、 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創運---掌握時機

二、「運」所指的就是生命體從生到死所走過的時間象限。假設以每十年為一大運,那麼人 對第一個大運可以說是很少有自主的能力,此時間象限內的一切幾乎都是天定。到了人生第 二個十年運開始,人才有較多的自主能力。古賢人揭示「運」的道理不是要人們飽食終日、 無所事事空等光陰流逝,而是要人們在第二個大運開始懂事後便积極愛惜時間,在自然、合 乎生理演變、心理成長的條件下做好每一個大運所應該做的事。 比如說從十一歲到二十歲這 一個大運中,最適合多學習,我們就不要心存太多旁騖,而應該努力求知求學;從二十一歲 到三十歲間最適合嘗試歷練一些應世技能與成家,我們就不要好逸惡勞,只要有機會歷練就 把工作接下來,也不要過度盲目追隨潮流故作瀟洒,應該認真考慮結婚成家的事。這層道理 可以說是「掌握天時」。

風水---重視環境

三、「風水」的道理是這五個項目中被誤解誤用最多的一項。一般人常將此處的「風水」解 釋成狹義的房屋桌椅坐向,或是祖先墳墓等。其實古賢人的道理應該不止於此。舉凡生活環 境里一切有形物體都應該歸納在「風水」的範圍之下,用現代話來說便是「環境品質」。住 家是否整齊清潔,四周有無空氣、水質、噪音污染,綠樹綠地是否夠多,鄰居社區的素質如 何,是否熱心有禮或是雞鳴狗盜龍蛇雜處....等,都可以算是「風水」的一環。傳說中孟母三 遷的故事便是一個好例子(就孟母本身而言,她有改變環境的自主能力,就幼小的孟子而言 ,他則是「聽天由命」任憑孟母的遷徙安排)。十歲以上的正常人都漸漸能夠判別自己居住 與生活的環境是好是壞,為了自己而學習孟母的作法誰說不可?這就是「尋求地利」。

積陰德---修身養性
四、「積陰德」的道理也經常遭人誤解,以為只是作一些布施救濟而已。其實範圍應該擴大 一些,包括個性的自我修養、熱心助人、講信修睦,促進人我之間的祥和之氣、給人信心面 子、成人之美的信念.....等,都是屬於積陰德的範圍。再以現代觀念引申,維護生活環境的好 品質,促成一個有好風水的環境也算是積陰德的事,因為好處終究會回歸自己享用。用克己 復禮、促成人和來詮釋「積陰德」應該是較寬廣且合乎社會關係的方向。

讀書---充實技能

五、「讀書」一項經過幾千年的科舉制度,闡釋角度也有稍嫌狹隘之處,不全然只是用功念 書而已,學習各種應世謀生技能才是其本意。社會價值觀下的貧富貴賤大體上與應世技能的 強弱有關,念書只是其中一種方法而已。有許多人野心抱負比天高卻不肯在年輕時多加學習 ,不恥下問,致使最適合學習的大運白白流失,年紀稍長時才發現不學無術,跟不上社會的 變遷,收入日減而淪為社會階層的最底層。「強化應世能力」才是讀書的真義。 從以上的分 析,我們可以清楚了解,第一項「命」的部分絕對沒有任何可以改變的可能,(變性人試圖 以現代科技改變命中的性別特質,只能做到「神似」而已,尚無法百分之百完全相同),為 了滿足社會價值觀下的比較心理,人們可以透過「掌握天時」(運)、「尋求地利」(風水 )、「促成人和(積陰德)以及「強化應世能力」(讀書)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使自己 的身份達到或接近自己價值觀下的地位。當然,一般社會價值觀不外乎妻、財、子、祿、權 、名、福、壽....等,有的屬於外在的觀感,有的則是家庭內、健康上的期望。
  根據對人生命理的了解,命的部分足以影響人一生中百分之五十的社會價值與地位,另外四項後天可 以自主的努力則分佔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有的人天生家庭環境不好便自艾自嘆自暴自棄,殊 不知尚有五十分的成就機會可以自己努力,何況天生的五十分並未全部消失。天生窮一點, 四肢總算還健全。稍有肢體殘障,總算還有耳聰目明。天生丑一點,總算還可以笑口迎人、 衣冠整齊。就算天生雙親不全,應該還有孤兒院可以度過第一個大運,十一歲以後努力認真 、多方學習,到了三十多歲也可以求得一個安身立命的工作或職業,以之為基礎再進行下一 波企圖心的展現。 只有天生重度智障或嚴重殘障,沒有行為能力的人才可以說無法取得後天 的五十分,而必須完全仰賴命中具有的分數。一般人命中至少也有三十分以上的基礎,只要 能积極取得後天的五十分,一生蓋棺論定的成就也有八十分。假如一個人命中基礎為四十五 分(如出生在達官貴人富庶之家,上人護下人擁),可是他的後天不努力,只得十五分,一生 蓋棺論定的成就也只是及格而已。 對於一個天生「命」不好的人,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掌 握爭取後天的五十分呢?
  在此願意提供大乘佛法六波羅密中的兩個修持法門,用來統攝 「運、風水、積陰德與讀書」等四個項目。 修練功夫---忍辱、精進 這兩個法門便是「忍辱」與「精進」。命不好的人雖然在理論上與其它人的法律人格是平等 的,在現實上並非如此。由於社會價值觀的作祟,年輕時會遭受較多的歧視、排斥、打擊或 羞辱。此時應該發揮忍辱的功夫而不為之動氣,以免失去理智而誤蹈法網或是走入難以回頭 的邪路,造成終生不可磨滅的不良記錄。 忍辱與精進的功夫要運用到各種生活層面。忍耐他 人嘲笑我吃得不好穿得不美,仍然精進學習而不會心生雞鳴狗盜的貪念。忍耐自己的工作比 他人多而粗重,抱定經一事長一智的精進態度而不要心想逃避摸魚。忍耐半工半讀的苦,忍 耐打工時受老闆剝削歧視,忍耐無法像其它同學一樣有課餘的玩樂跳舞郊遊,以精進的精神 掌握能夠求學的時運。有時候還要忍受別人惡意的中傷嫁禍....等。
  命不好的人先天上可運用的環境資源較少,更要以精進的的功夫去掌握可以學習的機會時運,尋求有利自己成長的環境(誤入歧途者應勇於脫離不良環境),克己修持以創造人和基礎,孜孜不倦的學習以強化 後天的各種應世能力。 明白命與運的道理,當知每個人手上都握有五十分成功的機會,依照 前述的四項二法門努力去爭取,就算天生的五十分有所折扣,到了三十歲出頭一定會稍有基 礎,四十歲小有所成,過度自大與宿命都有失偏頗。


 

 


@[email protected]

聲明:部分內容來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