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小故事 校园故事 正文

不上一天學照樣讀劍橋

當蘿莉遇到偽大叔

不上一天學照樣讀劍橋

時間:2012-10-18 作者:admin 編輯:小故事

  我沒有高中結業證,也沒有全A的成就單,但現在是劍橋大學執法系三年級的學生。從8歲到18歲我一直接受家庭教育。上劍橋之前,我也申請過其他大學,對方的回復通常是:“你是不是忘了填寫受教育情形這一欄?”沒有哪所大學願意培育一個小學都沒有上過的人。但劍橋很棒,它異常開明,認可了我在“開放大學”取得的資歷。

  實在,讓我接受家庭教育並非怙恃的初衷。8歲時,我所上的小學意外倒閉。那時不是學校招生的日子,爸媽問我是否願意接受家庭教育,我准許了,而且喜歡上了這種方式。

  家庭教育並不像一樣平凡人想象的那麼死板。並不是天天都在家裡,反面其他人接觸。正常上學的孩子天天在學校里也只是待6小時。兩者唯一的區別在於我的6小時不在學校,而是在任何可能的地方。

  我怙恃給予我和弟弟充實的自主權。他們並不直接受教,只是監視我們。這種監視也不是很嚴酷。我們從來沒有最後限期、沒有考試、沒有作業,甚至沒有時間表,但我有自己的放置:可能周三一天什麼都不幹,然則整個周末都在學習。我可以遠足穿過雪墩山峰國家公園。也可能待在統一個角落讀上兩星期的書。在家庭教育剛最先的日子里,

要哈佛還是要錢,二選一

我一連好幾個月都整天看肥皂劇和玩電腦遊戲,不外我很快就矯正過來了。

  我對南極洲充滿興趣,於是媽媽激勵我多多領會,她還帶我們去博物館。公立的課程只適用於學校——我怙恃固然不會按誰人來。他們會讓我們明了自己需要學些什麼,好比法語和數學。我們有個法語家教。每周來一次。我受的教育就是尋找出自己對什麼最感興趣。然後據此找出相關的書、網頁或是博物館。我發現學術性的機構——好比英國南極研究會和科學博物館總是出乎意料地願意回應像我這樣10歲左右的興趣者。我很瀏覽自由。若是我對政治感興趣,那我會接觸比學校教育所劃定的更廣更多的內容。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從來不厭學,由於他們能學他們感興趣的器械。

  我並不是獨自一人學習。我們有一個小組,也許10~15人,人人通常一起做科學實驗或者結伴去博物館。據估算,全英國每年也許有5到8萬孩子在接受家庭教育。而且另有個幫扶機構——另型教育組織,它認真組織當地的學習小組,提供諮詢。從16歲起。我花了兩年時間學習“開放大學”課程。它們能輔助我申請上大學。像其他人一樣,在被錄取之前,我也要加入天下性的執法資質考試。

  不領會家庭教育的人會以為我們缺少社會履歷。這不是個問題。我跟周圍的同齡人交同夥,我還去一所音樂學校上課。在那裡也結交了同夥。由於缺乏學校教育自然提供的社交環境,不得不在社交方面加倍起勁。

  18歲以前。我唯一加入過的考試是音樂理論5級考試——但在劍橋,我很快就習慣了考試。在這裏。導師要求我們每周都寫一篇論文。在教育方面,缺乏傳統的分數權衡也有其不足之處。有的大學很顯著不看好我的申請。然則我有很厚實的事情履歷。由於我能邊學習邊出去事情。

  我不以為家庭教育是完善的,它只是另一種行之有用的教育模式,正好我從中受益頗多。使我在大學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男孩與男孩的懷抱

    相關推薦